继承道观,开局武媚娘来上香

第32章 糟糕,爷爷预判了我的预判!【求月票(1/2)

  山顶混元宫,李白捧着一碗豆腐汤,边吃边赞叹:

  “我家的庖厨也会做豆腐汤,但为何没有师父做的美味?”

  周易笑着说道:

  “我加了一些熟花生碎,这样吃起来更香,口感也更丰富,大唐还没有花生,以后我再给你介绍……你来这边之前,正在做什么?”

  现在已经来四个历史人物了,得好好总结一下触发他们来混元宫的规则。

  李白一五一十的回答道:

  “小子喜欢游侠,想找个名山大川拜师学艺,今日一早带着家里的奴仆来到昌隆县附近的山上寻找高人拜师,却只看到一个坍塌的庙宇,小子用带来的香为家人祈福,不想一个恍神,居然到了恩师的居所。”

  又是拜神……看来这是一条很重要的规则啊。

  周易又问道:

  “现在是先天二年几月?”

  “五月!听说新皇和太平公主有隙,从蜀地前往长安,要经过层层盘查,家父的三支商队都被阻拦在途中。”

  居然也是五月,跟公孙大娘那边一模一样,很有可能是同一个时空。

  周易想了想,决定等公孙大娘来的时候,让她多住两天,和李白见一面,再琢磨个办法,比如写信之类的,以此来验证是否同处一个时空。

  晚饭吃完,周易说道:

  “那边的人应该在四处找你,你回去吧,五天后再过来,来之前跟你父母说一声,别让他们担心。”

  说完,周易拿来一个帆布背包,往里面塞了两瓶洗发水,两块香皂,几本书籍,让李白回家有个交代。

  讲完洗发水和香皂的用法,天已经黑了,周易又给李白拿来一支充电式手电筒,把他送到文宣王殿门口。

  “我同意李白自由往返于大唐开元世界。”

  随着周易的一声指令,李白脑海中的提示音也响了起来:

  “香客李白,每隔五日可往返混元宫一次。”

  李白向周易躬身行了一礼:

  “徒儿告辞,五日后再来拜会师父。”

  周易提醒道:

  “跟人交往,不要直筒子脾气,有什么都往外倒,该含糊就含糊,该扯大旗就扯大旗,不管什么时候,安全都是第一位的。”

  “徒儿谨记!”

  李白行了一礼,抬腿跨过文宣王殿,整个人瞬间消失在了空气中。

  回到房间,周易开始思索四位古代人来混元宫的经过:

  自己获得混元宫所有权当天,武媚娘从大雄宝殿出来了;自己打扫了门口多目天王身上的蜘蛛网,威震西域的陈汤来了。

  今天打扫了文宣王殿的卫生,来了个诗仙李白。

  至于从小蓬莱来的公孙大娘,这个就有点摸不清头脑了,以后还需要多多摸索。

  四个人的出现,基本都跟混元宫的修建进度有关系,不知道下次去三清殿或者长生殿扫扫地,会不会来新的历史人物。

  周易想试试,又担心来太多人不好管理。

  李白这个小正太还好,三言两语就能哄住,要是来个老油子,不定闹出什么意外呢。

  俗话说,有多大屁股就穿多大裤衩儿,暂时还是别折腾了。

  他在这边思虑时,大唐开元世界,蜀郡绵州昌隆县附近的一座荒山上,一群奴仆举着火把,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在山顶的密林中呼喊:

  “十二郎,你在何处?”

  “天已漆黑,快快出来,莫要藏了!”

  “怎么还不见踪影,若出了意外,回去可怎么向主人交代?”

  大家正焦急着,山顶一座只剩断壁残垣的破庙中,背着帆布背包的李白倏然现身。

  他扭脸看了看自己烧香的位置,那把信香已经燃尽,只剩下一些香灰,像是在诉说时光的流逝。

  “真的回来了,多谢恩师!”

  他在心里默默感谢一句,刚要打开手电筒,突然想起周易交代的安全问题,赶紧把手电筒塞进了背包中。

  荒山野岭,黑夜如墨,贸然拿出一件足以换到一生富贵的神器,实在不是明智之举,还是先回家再说吧。

  打定主意后,李白走出破庙,向远处呼喊的奴仆们摆了摆手:

  “我在这里,方才有神仙将我接了去,刚刚才回……有劳你们在此等候,回到家中,人人有赏!”

  他按照周易教的方式,扯神仙的虎皮,但又含糊其辞没说太仔细,最后用奖赏激励奴仆们,一行人就这么连夜下山,准备返回昌隆县的家中。

  清晨,周易在睡梦中醒来。

  他像往常那样熬粥、练功、打坐、吐息。

  忙完这些,粥也已经熬好,刚摆上小咸菜和熬粥时馏的馒头,就听到半山腰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