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是徒弟们的随身老爷爷?

第156章 遗诏(1/2)

  “不必,为我担忧。”

  李景安又是一声长叹:“我本该与君上一同死去,苟延残喘至今,已无颜面对君上了……”

  他的双眼已经有些涣散了,声音也越来越低沉,但仍勉力支撑着,说道:“君上……在龙椅下……留了一封诏书……还请诸位……好生安葬君上之肉身,再取,我之衣物,侍于墓中,就算,到了地下……臣……也……”

  李景安的声音越来越低,乃至微不可闻,直至停止了呼吸。

  一个灰影骤然从李仁顺的肉体中飘了出来,是个与李仁顺样貌截然不同的老者。

  他的眼神茫然,对外界也无法做出任何反应,就只是傻愣愣地立在李仁顺肉体的身后,然后没过多长时间,就消散了。

  什么都没剩下。

  常平安和叶疏云都有些沉默,过了很久,常平安才小声问道:“师父,这世界上当真有地府吗?”

  张承道答道:“应当还没有。”

  按【书院】中典籍记载,不存在灵气或灵气浓度极低的地方,是不会有什么阴曹地府的。

  而这个世界有关各种地府的传说,都只是民间老百姓的一种美好寄托与愿望罢了。

  得到答案,常平安张了张口,似乎想说什么,但还是闭上了嘴,嘿然不语。

  “走吧,去看看李景安口中的诏书。”

  张承道说着,指挥两人道:“顺便把李仁顺的尸体带上,送回皇宫。

  “好歹是个皇帝,还是让他正常入土罢。”

  于是,常平安便背起李仁顺的尸体,和叶疏云一起,跟随着自家师父,旁若无人地走进了皇宫。

  守门的侍卫也是尸傀,早已死去,随着明镜国师的身亡,正直挺挺地站在门口,宛如一尊塑像。

  一路行进到了宫内,都没人阻拦——凡是遇到的侍卫和太监,都是尸傀,整个皇宫竟如同人间炼狱。

  张承道沉声道:“疏云,去看看京兆府府尹还在不在,若是能理事,让他带人先维持城中秩序,再问问他周国如今还有谁能管事的,让他派人去找,务必快速接手整个皇宫,趁着还没出乱子前,先稳住形势。”

  叶疏云心知事情的重要,只略一拱手,就匆匆使了缩地成寸,往京兆府府衙赶去。

  吩咐完叶疏云,张承道这才带着常平安走进大兴殿。

  殿中摆着一张龙椅,龙椅之下的左右,各摆着不少桌案和坐席,和电视剧里常演的空旷大殿截然不同,显然朝臣上朝,也是坐着上朝的。

  不过,此时的大兴殿中,确实空荡荡的。

  张承道走到龙椅旁,蹲下身,在龙椅下面摸索了一下,果然摸到了一份诏书。

  有别于普通用明黄色绢布所书的诏书,这份诏书用的是普通的白纸,不过上面除了李仁顺的字迹外,还盖了宝印,绝对是真货。

  然而,诏书的内容,却让张承道有些沉默。

  “……朕承天命,御极二十载,夙夜忧勤,唯恐负祖宗所托、万民所望。

  “然天有不测,妖孽横生,祸乱宫闱,挟持朕躬,荼毒朝纲。朕虽居九重,实同囚徒,每思及此,五内俱焚。

  “今妖邪猖獗,以邪术惑众,更以尸傀代朕之臣民,使大周沦为鬼蜮。朕无力回天,唯留此诏,以告天下:凡我大周子民,无论士庶,皆当共诛此獠!朕若身死,勿以丧仪为念,当集义士,斩妖除魔,还我大周河山清明……”

  “唉……”

  张承道读完,吐出一声叹息。

  从前不觉“灵气复苏”能如何,可周国这件事,却让他心中警铃大作。

  最落后的秩序也是秩序,仅仅一个连自己都打不过的东西,十有八九还不够金丹期修为,甚至都不知道是从哪冒出来的妖邪,就能祸乱一个国家,若非常平安报仇心切而闯入,自己又因为偶然撞见这件阴谋,只怕等那东西真将周国谋取了,外人都难以得知。

  力量的悬殊,竟至于此。

  张承道将诏书递给常平安,说道:“收好,待疏云回来,再议如何处置。”

  常平安接过诏书看了看,语气低沉,问道:“师父,这诏书……要公之于众吗?”

  张承道沉吟片刻,摇头:“暂且不必,如今京城还不知道有多少尸傀,又因我与那东西斗法而使百姓惶惶,若再掀波澜,恐会生乱,还是先稳住局势再作计较。”

  正说着,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叶疏云拖着一名身着官袍、面色苍白的中年男子匆匆赶了进来,缩地成寸用得炉火纯青,初见还在远处,不过几息间,两人就进了大殿。

  “师父,我赶去府衙时,正遇上往皇宫赶的京兆府尹王大人王延庆,据王大人所说,府衙处尚还好,但御林卫近半数都……都死了……”

  叶疏云快速禀报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