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心不稳?不,贫道初心一直不变

第116章 经验窝(2/3)

人吃马嚼的花费,抵得上三四千轻骑兵。

  或者上万步兵,甚至两三万步兵的开销。

  不过重甲骑兵冲阵,端着长枪直接冲击敌军的阵型,重骑的伤亡在破阵时最大。

  拿北宋时期的金国铁浮屠,西夏铁鹞子来举例。

  铁浮屠没装备弓箭,冲击力超级强,却也容易被克制。

  铁鹞子同样是重甲骑兵,但人家也重视马上骑射。

  接阵之前,三轮箭雨,再手持狼牙棒、破甲锥之类的重兵器冲进敌阵。

  伤亡更小,破阵的概率也更大。

  李景孝自然希望殿前司1千马军,能尽可能的更全面一些。

  所以配备骑弓,练习骑射,就成了殿前司一千马军今后,多出来的一门训练功课。

  李景孝也知道想让人接受骑射训练,最直接和有效的办法,就给给钱。

  又颁布的奖惩。

  骑战、骑射前十者,每月赏银子10两。

  11到50名,赏银5两。

  51到100,赏银3两。

  101到300,1两。

  剩下的,负责打扫马厩、给马匹洗刷。

  当然,看在增加了兵将们的负担,这些人每月也有500文的工钱。

  这下人人都有额外的钱拿,倒是没人跳出来反对。

  而且一想到前十每个月,多拿10两银子,一年就是120两。

  对1千马军来说,这笔钱实打实的高收入。

  积极性自然不会低。

  就算有人觉得自己没骑射的天赋,也比不上军将世家出身的子弟,容易学到骑射的本事。

  却也没人敢闹事。

  这1千骑兵心里很清楚,真有人敢闹事,李景孝用军法杀了闹事的人,死了也是白死。

  只是李景孝这么一搞,今后这1千骑兵每年光是消耗在奖励上花费,就得增加1.3万两银子。

  加上练习骑射所需要的骑弓、箭矢,还有增加训练,所消耗的人力、马力,和粮食、草料等等成本。

  每年加起来,少说也会增加四五万两银子的开销。

  古代为什么不敢天天训练?

  甚至三天一练,都能算是精锐?

  原因很简单,缺乏肉食和脂肪。

  光是吃大米、粗粮之类的粮食,每天吃上两三斤,甚至四五斤都很正常。

  这事汇报到皇帝那边时,隆德帝只是迟疑片刻就答应了。

  一旦这1千马军,真的训练出骑射的能力。

  最大的受益人,也是他这个皇帝。

  殿前司说白了就是皇宫禁卫,随驾出行则为皇帝近卫。

  大型祭典时,也执行仪仗、引导、安保、护卫任务。

  加上李景孝的面子,每年多耗费四五万两的银子,隆德帝想想就觉得这事得批。

  李景孝考察完1千马军,本想回去修炼,但想了想后,干脆就待在大帐内监督。

  然后让韩孟卓、二福他们这些神射手,去监督和指导骑兵训练。

  顶头上司待在军营里,下面的人想偷懒都不敢。

  中午的伙食,御马监的太监们,也很有眼力的,比以往好上了一个档次。

  糙米管够,还有猪肉炖白菜。

  即便只杀了四头猪,40口大锅熬煮,顶多见点肉片和油花,可到底能吃到荤腥。

  下面的人,训练的热情立马更高。

  李景孝并没和士兵一起吃饭,不是他不知道一个锅吃饭的好处。

  而是实在没必要。

  要是统兵出征,这么做确实能得到上下拥戴。

  可在京城里,这么明显的笼络军心,很多人可能就会睡不着觉了。

  有时候,当将军的,能做到赏罚分明,及时发粮饷已经足够了。

  吃过午饭,李景孝和都虞侯、虞侯、都头、押班等军官们,商量了马军如何轮值。

  因为有拱卫皇宫的差事,训练的事,必然得轮着来。

  而且李景孝还特意交代,参加训练的士卒,每天的伙食,中午和晚上都会增加1头猪。

  殿前司的伙食本来就比寻常部队好,每天增加两头猪,也让军官们觉得,士卒的身体能撑住训练量。

  而且也不是每个士卒,每天都会训练。

  领班都虞侯汤志杰、常瑞两人对视一眼,出列拱手说道。

  “大人,属下听说大人极善医术,马军训练多有将士受伤,恳请大人在军中坐诊。”

  李景孝一愣,其他的虞侯、都头、押班见状,也起身行礼。

  “恳请大人施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