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心不稳?不,贫道初心一直不变

第157章 11个庄子(1/3)

  李景孝之前为了激励军心和士气,除了赏赐银子外,还赏赐土地。

  招募了大量的高丽流民和大周穷苦百姓。

  趁着春耕,一边耕种,一边开荒。

  不过说是开荒,实际上单纯的靠人力的话,能开垦出的新耕地数量还是很少。

  但只要给吃的,那些高丽流民多的是。

  只要不饿死,这些高丽人不仅积极的很,还盼着自己能留下来,给李景孝这个大人物当雇农。

  身份立马就从高丽人,变成了大周人,还是世袭侯爵家的雇农。

  就算是卖身给侯爵府,都没问题。

  所以李景孝只是吩咐贾蓉办事,这小子带着宁国府的人,还真在镇江堡周围一百多里的范围内。

  建好了十四个农庄。

  每个农庄,大致有两三百亩的耕地,等今年秋收后,趁着下雪之前,每个庄子估计还能开垦出几十亩地。

  不过李景孝没把这些地,全收到自己手里。

  而且激励手下骑兵,一个女真人的人头一亩地,外加5两银子。

  虽然镇江堡附近的土地不值钱,但加上5两银子的现钱,也有七八两银子一个人头了。

  战死的,直接给20亩地和10两银子。

  前后分掉了三个庄子,六百多亩地和三千多两银子。

  自己手里则剩下11个庄子,三千多亩耕地。

  三千骑兵和三百高丽武士,在清剿女真人的时候,才会那么积极。

  高丽武士为了获得土地,比三千骑兵,更加无惧生死。

  现在没仗可打了,李景孝干脆把这三百高丽武士,全收为家仆。

  说是家仆,实际上全是家奴。

  三千多亩地,也直接分发给这些人耕种。

  今后每亩地收四成半的粮食,比起其他地主,少收了半成。

  比起高丽的地主,少收了一成半,让这些高丽武士激动的跪在地上谢恩。

  至于这些高丽人是否还会向着高丽,李景孝一点都不担心。

  说白了,这年代大周才是天朝上国。

  周围的藩属国,国王和大臣们都仰慕大周。

  底层的百姓,就更不用说了。

  地租又只有4成半,而且女真人留下来的房子,虽然简陋的很,但足够保暖。

  对他们这些从流民中选拔出来的高丽骑兵,顿时从无产者,变成了有产者。

  有地有屋,不少人因功,本身就得到了土地和银子。

  就连女真人的马匹、兵器、弓箭和盔甲,李景孝都留给了他们。

  实打实的从底层,跨越到中产。

  别说背叛,即便李景孝让他们集结起来攻击高丽,这些人绝对不会有一丝犹豫。

  甚至会比大周的士兵,更加积极和凶残。

  周延福这个内廷都检点,知道这事后,一点都不在意。

  这里本来就是边郡,大周的律法,很多时候根本管不到这边。

  那些庄子所在的山里,又是三不管的地带。

  不仅大周没派人去收租,高丽人同样不愿意理会之前的女真人。

  所以李景孝要是愿意开荒,今后慢慢汇聚人口,变成乡村,对大周占领这片土地是有好处的。

  一旦出现战争,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家园,定然会拼命。

  所以周延福不仅任由李景孝派人去管理那些庄子。

  还给他出主意,以李景孝的爵位,一百亲兵的名额虽然不能多,也不敢多。

  但每个亲兵,特别是骑兵,配上三五个仆从,早就是公开默许的事。

  这些人平时耕种,农闲开荒和训练。

  战时聚集起来,拉出去就是三五百可用之兵。

  趁着辽东西边,靠近高丽的镇江堡周围,高丽流民足够多。

  大可多招募些雇农,不断开荒。

  四五年下来,11个农庄的3400亩土地,很容易就能翻倍。

  十几年下来,两三万亩地都不难。

  经营的好,靠着这些庄子,每年一两万两的银子不说。

  每年还能从辽东这边,收到大量的土特产。

  像是宁荣两府,每年年前,靠着关外庄子送的田产、牲畜和野味。

  不仅足够宁荣两府过年所需的肉食,还有一两万两银子的收成。

  不过持续几年、十几年的开荒,投入也不小。

  李景孝只是想了想,就打算按照周延福说的去做。

  大不了头几年,11个庄子的产出,自己全用来招人和开荒上。

  招待好贾政、周延福等人后,李景孝便让人准备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