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心不稳?不,贫道初心一直不变

第25章 玉露丸(1/2)

  所谓夜不收,是边军专门负责探查敌情的探子,因为经常彻夜不回营,所以才叫夜不收。

  能当二十多年的夜不收,这人绝对是百战精兵,精锐中的精锐。

  同时也肯定是兵油子,还是滑不留手的那种。

  可惜百战精兵也是人,被埋伏、被偷袭,照样会死。

  不过,见惯了生死的兵油子,活下来的概率才更大。

  一不对劲,溜的比谁都快。

  但真本事肯定也有。

  经历的生死次数多了,只要没死,再愚笨的人,手上也有保命和杀敌的本事。

  李景孝开口问了问那人是否还活着。

  那小旗官叹息一声,“将军百战死,下官那师傅为了给小儿子赚娶媳妇的钱。

  最后还是死在了草原上。

  那之后,一听京城这边有衙门选拔精锐,我才毫不犹豫的报名。

  在道录司当差,不知不觉也已经七八年了。”

  周围的道录司锦衣力士听完,不由沉默下来。

  李景孝咳嗽一声,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后。

  才笑着说道,“你们都是边军出身,每个人手上少说也有好几条鞑子的性命。

  不用我多说,应该知道想活的久,想让妻儿父母过更好日子。

  勤练杀敌之术,才是正理。

  否则,还不如早早脱下锦衣,回家种田去。”

  十几个力士点点头,出一次任务,回去就有好几两银子的赏钱。

  这比在边军时,杀敌的回报高多了。

  而且和鞑子厮杀的危险程度,不见得就比对付诡异小。

  赏银却相差了好几倍,每个月的月例还有2两,还从不拖欠。

  只要还想吃这口饭的人,知道李景孝说的没错。

  修炼五虎断门刀时,一个个那叫一个积极。

  只是李景孝到底没那么大方,少了配套的内功心法,对实力的提升到底有限。

  但这只是李景孝的眼光高,这刀法在武侠世界里,也算有些名气的刀法了。

  真练的炉火纯青,这一队小旗的道录司锦衣力士们,实力肯定会比过去厉害很多,对这些兵丁们不亚于再造。

  这日早上,来皇陵已经半个月的李景孝,一起床就听到小旗官赵军明汇报道。

  “大人,前几日您治好的刘大人,一早就过来问了句,大人是否能治久咳不愈之症?”

  李景孝来了皇陵,日子倒是悠闲,就是没几个病人可以赚经验。

  所以就把主意打在三千禁军身上。

  这大冬天的,对这些还需要巡逻的禁军来说,风寒感冒太正常了。

  有时候训练,跌打损伤就更多。

  治好了几个之后,这些天但凡有不舒服的禁军,都会找过来。

  然后就是礼部祭祀官和下属,还有工部营缮司的官吏、随从。

  还有皇庄的管事太监,得了风寒后,都跑过来找到他。

  李景孝没多想的点点头,自己在京城时,治疗这种病的时候可不少。

  而久咳不愈基本上都和支气管、肺部有关。

  用三七散,强行恢复支气管、肺部的损伤,对咳嗽自然是有一定效果的。

  下午李景孝带着出去闲逛的小旗,回到陵寝附近的驻地后,没多久,就有个工部的官吏上门。

  说是邀请李景孝去给他们员外郎看病。

  工部员外郎从五品,相当于后世京城部级衙门里的处级。

  官职不大,权力可不小,但在京城,也不过是个小官。

  可放在地方上,通判、同知的权利可不小。

  运气好,当个知府都有可能。

  等见到人后,李景孝才知道,这人居然是秦业。

  这下就更积极了。

  先是把脉,再看舌苔、询问病情,事无巨细的问诊了一炷香。

  顿时让秦业放心下来。

  李景孝收回把脉的手,装模作样的沉思片刻,这才给药。

  不过,这次用的药,就不是三七散了。

  而是和之前沈伯平吃的蜂蜜丸一样的丹药。

  自从来了皇陵,特别是给皇庄的管事太监看病后,李景孝就开始意识到,三七散这个名字不够上档次。

  那太监居然问自己,是否有更好的药。

  为此,他肯出10两银子做诊费。

  李景孝当时一愣,随后就想到了前世,再好的商品,也需要个好包装。

  最好再编些离奇的故事,来衬托自己的东西有多好。

  本来只卖10块的东西,立马几倍,甚至十倍、百倍的价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