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心不稳?不,贫道初心一直不变

第31章 贪婪(1/2)

  想到李景孝,夏守忠不由想到从皇庄的太监手上,收到3颗三花玉露丸的孝敬。

  夏守忠撇撇嘴,暗道,以为咱家不知道,你小子后来又偷偷买了1颗九花玉露丸。

  送30两银子的三颗丹药给咱家,你小子却藏着百两一颗的宝药。

  真以为咱家缺你这30两银子?

  以后有你小子好受的。

  太监向来都贪财,又小心眼,把面子看的比什么都重。

  就因为这,居然就被惦记上,还真不如干脆不送。

  不过,要是真不送,大概率会更倒霉。

  等夏守忠就要走出大殿,忽然又听皇帝说了句,“对了,你去一趟真武观,告诉那小道士。

  既然接了皇陵勘察风水的差事,就认真点。

  别成天正事不做,只顾着治病救人赚名声。”

  夏守忠跟在皇帝身边二十多年,当初皇帝还是不受重视的皇子时,就已经服侍在身边。

  哪里听不出,皇帝这话其实是爱护李景孝。

  毅顺郡王府的人,已经连发好几封求救信。

  虽然信里提起过真武观一次,又希望皇帝下诏,请天师府、茅山、阁皂,还有太和山的道士去大理救治毅顺郡王。

  皇帝倒是真下诏了,却没管已经去皇陵待了快一个月的李景孝。

  而且皇帝从锦衣亲军那边已经得到密信,毅顺郡王这第二次被那邪道下咒,病的更加凶猛。

  只是几天时间,人就疯疯癫癫起来。

  皇帝大概猜到,现在做什么其实都没用。

  都准备好了,等毅顺郡王一死,就赐他嫡长子承爵。

  但要是李景孝大大咧咧的在京城大肆行医,还个个都药到病除,皇帝也难做的。

  夏守忠心里一乐,咱家正想如何和那位景祐道长接触,好求一枚九花玉露丸。

  甚至是贾家后宅妇人提起过的,两百年灵芝为主药的灵芝补血丸。

  不过,想想贾家妇人说过,那灵芝补血丸和李景佑修道有关,轻易不肯示人。

  夏守忠想了想,那就退而求其次,以咱家的面子,三颗九花玉露丸不为过吧?

  贾政都能求到,夏守忠不觉得自己的面子连贾政都不如。

  先让人密信送去扬州给林如海。

  夏守忠带着人,坐着轿子去了真武观,自然是见不到李景孝的。

  但他一个大太监,带着厂卫的番子找上门,本身就是一种宣示。

  聪明点的,肯定明白李景孝这是入了皇帝的眼。

  贾蘅被吓的直接跪下,夏守忠客气的提点了他几句,然后顺路就去了贾家。

  果然贾母一听皇帝夸了贾政,多日以来的愁容,这才变成了笑容。

  忙让贾琏让人去通知衙门里的贾政回家,又让贾赦、贾珠和贾琏自作陪,陪着夏守忠喝口茶。

  等夏守忠离开贾家时,袖子里果然多了1张五百两面额的银票。

  可见一个家族的没落,其实就是从财政开始。

  五百两银子,换来皇帝的好感,确实赚大了。

  随后夏守忠先去了真武观的事,不仅贾家知道了,周围的权贵也基本上都知道了。

  离开贾家后,夏守忠看了看天色还早,干脆带着十几个番子去皇陵。

  暗道,咱家不辞辛苦,亲自前往皇陵,提点你李景佑一番。

  怎么着,也值3百两银子的九花玉露丸吧?

  说到底,这老太监是真贪财。

  而且他坐着轿子,风吹不到,累的是八个轮换的四人抬着轿子的力士。

  抵达皇陵时,也才下午三点多了。

  可惜李景孝又出去堪舆风水去了。

  皇陵里其实没什么事,每天与其傻待着,李景孝干脆和以前一样,上午带着道录司的一队小旗出门。

  嘴上说是去办正事,实际上,带着人出去练武、打野味。

  虽然天气变的越来越冷,但整个小旗十几人穿的厚实不说,还人人披着一件厚实披风和暖帽。

  李景孝为皇陵驻守的官吏、禁军看病,好处还是不少的。

  他这个小旗不仅吃的好、穿的暖,出门还带了两个帐篷用马车拉着。

  每天练武,累了进帐篷休息、喝喝热水、烤点野味或者酱牛肉、羊腿什么的。

  一开始这些吃的喝的,是整个小旗一起出钱,算是孝敬李景孝传艺之恩。

  到了后来,李景孝开始卖三花玉露丸、九花玉露丸,小旗中的锦衣兵丁,自发的开始帮他找客户。

  周围皇庄虽然只有两个,但靠着皇庄生活的人可不少。

  太监、庄头个个都有油水捞,病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