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心不稳?不,贫道初心一直不变

第58章 一句话定生死(求追读月票)(1/2)

  “伯爷,要不,让咱家带来的厂卫的番子们审一审?

  这方面,咱家这些手下,个个都极善此道。”

  李景孝立马想起,周太监是内廷都检点,管的就是内廷监察之事。

  他手下的厂卫番子,打打杀杀或许不行,可算账、搜查肯定精通的很。

  李景孝目光看向被赵军明叫来的锦衣卫带队总旗。

  意思很明显,既然自己已经是锦衣卫镇抚使,怎么可能不用锦衣卫,却找东厂的人帮忙?

  只是那人脑子有问题,不敢当着三个大太监的面,说锦衣卫在查账方面的本事,不比番子差。

  想了想后拱手说道,“大人,但凡厉害的校尉,最后基本上都去了厂卫效力。”

  这话明显是在奉承三个大太监,李景孝心里暗道一句‘蠢货’。

  脸上却笑着说道,“叫什么?”

  那人不仅没听出李景孝的不满,还脸色一喜,以为李景孝顾忌三个大太监。

  深吸一口气,“下官锦衣总旗谢开山。”

  李景孝还没说话,戴权就急着抢话说道,“李大人,这位谢大人可是定远侯的四世孙,现任二等男兼京营游击谢鲸的亲侄子。”

  夏守忠心里同样在冷笑,姓谢的还以为这位李伯爷刚入官场,得卖面子给厂卫和他谢家。

  却不知道,自己三个大太监,现在反而要巴结着他李景孝。

  而且谢鲸是太上皇在任时,提拔上来的京营游击。

  夏守忠作为皇帝的心腹太监,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李景孝和太上皇一脉的人走的太近。

  笑呵呵接话道,“谢鲸、谢大人好福气,子侄一辈加起来总共7个,号称关东七伯都。

  满京城的勋贵们,不知有多羡慕谢大人。”

  李景孝听完,笑呵呵的看向谢开山。

  谢开山被李景孝的目光看的心里有些发虚,心里又大骂夏守忠。

  关东在先秦时,代指函谷关以东。

  但到了明初和大周,已经特指东北了。

  至于伯都,元朝时是官职,但就和山君一样,都是老虎的别称。

  谢家七虎听着确实有气势,但面对真正的权贵时,不仅自卖自夸,还犯了忌讳。

  你谢鲸自己是京营游击,七个子侄又都是人杰。

  真让你谢家起势,将来你谢家还不知道要霸占多少重要职位。

  还有,皇帝肯定更忌讳谢家。

  就算李景孝是官场小白,也知道夏守忠刚才的话,等于断了谢开山上升的机会。

  戴权刚才抢先开口,无非是想让李景孝多多提携谢家子侄。

  这种情况下,夏守忠不说话的话,回宫里就不好向皇帝交代了。

  李景孝果然对谢开山没了兴趣。

  而且李景孝不傻,夏守忠都说的这么明白了。

  除非装作不知道什么叫伯都,也听不懂七伯都的话里,暗指谢家势头有点猛,就连皇帝都有些忌惮。

  再亲近谢开山,就是明着投靠太上皇了。

  一个一等将军,还真不够李景孝摆明车马一心投靠太上皇。

  更别说,李景孝知道,将来赢的是皇帝,而不是越来越老迈的太上皇。

  戴权心里也是暗暗生气,瞪了夏守忠一眼,但夏守忠却一点都不怕。

  除非戴权没亲戚,那他才能做到,一心一意为太上皇效命。

  可戴权跟着太上皇几十年,投靠他的亲戚、徒弟、干儿子多的是。

  太上皇都60多了,在古往今来的皇帝中,已经算是高寿了。

  此时太上皇虽然还掌握着军权,朝廷上也多的是,当年亲手提拔起来的旧臣。

  但几年后、十年后呢?

  换谁都会给自己找条后路。

  就连贾家,不也投资了林如海嘛!

  原著里,还把元春送去宫里,其实已经在为将来做准备了。

  不过,陷入后宫争斗,其实更危险。

  看贾家、史家、王家的结局就知道,即便十几年后太上皇还没死,权力也已经被皇帝一点点夺走。

  说白了,太上皇自己都明白,随着自己年龄越来越大,保不齐哪天就挂了。

  一边握着权力舍不得放手,一边又对皇帝的一些小动作,只能听之任之。

  而且皇帝才是名正言顺的一国之君,只要自己不作死,拦不住人心向着新皇的。

  李景孝夸了谢开山几句,看似欣赏,实际上只不过是客气话。

  然后对周太监说道,“那就有劳公公了。”

  周太监笑呵呵的对着戴权、夏守忠拱拱手,这才对着自己带来的番子挥挥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