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第314章 313再赴清河(2/4)

个味,价格上却便宜了一毛五,一毛五能买一斤棒子面了,只要自费喝酒,没有理由不来。

  “德性,快睡吧,明天还要出差呢。”小王同学虽然嘴上这么说着,手却实诚的攀了上来。

  吃完饭,看到凤芝吃撑的模样,唐植桐一把把妹妹薅过来,给她揉了一会肚子,顺着肚脐眼顺时针方向揉。

  “得嘞,谢谢何姐。您点点。”酒瓶值不了几个钱,但这份信任和亲切让人倍感舒适。

  家有家法,行有行规。现下瓶装的商品少,大部分都是散酒、散油。在老一辈商贩操守里,紧打油慢打酒是对客人的照顾,给客人留个好印象,也能让客人尽可能的再次照顾自己的买卖。

  唐植桐今天做了一天班,处理了一下日常账务,剩下的时间看报、练字,主打一个安逸。

  物资紧缺,现下已经部分人的观念已经起了变化,能搞钱不算啥,能搞来粮食才是有能力……

  高沫这玩意味道跟正经茶叶没啥区别,就是喝起来容易往嘴里进渣渣,影响口感。

  两人略过程海工作调动的事情,聊着农场的杂七杂八,一会的工夫就到了招待所。

  “唉吆,何姐,给多了。这是开门做买卖呢,可不能这样照顾。”唐植桐看在眼里,嘴里客套着。

  唐植桐从昨天带回来的南瓜里挑出一个个头最小的,打皮去瓤,然后拿出一种名叫“搜子”的器具开始擦丝。

  全家每个月10张肉票,总共两斤,张桂芳这次拿出了三张肉票,足足半斤多肉!

  临近分局的时候,唐植桐才从空间里薅出麻袋,里面装了两个猪头和一个面袋子。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第二天一早,唐植桐在上班的路上路过花市小酒馆的时候,敲开了何佩兰的门。

  唐植桐下班回家后,张桂芳已经买好了肉,正在和面,就等儿子回家调好饺子馅,包饺子了。

  这次也不例外,张桂芳提议包饺子用一个,剩下的依旧是存起来。

  人好,饺子馅好,就是面粉不大给力。

  包饺子嘛,没人希望煮成一锅粥,为此,张桂芳在和面的时候加了四个鸡蛋,属实是破天荒的行为。

  唐植桐明白张新平的意思,这是晚上在房间喝酒聊天的意思……

  假如方圆没有靠山,假如自己没有郝仁援手,那在里面的恐怕就是方圆和自己了。

  唐植桐不是圣母婊,很认同擅长“以德服人”的老孔的一句话: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丈母娘疼女婿,不仅让王静文带回来了两瓶未开启的,连喝剩下的也让她了回来。

  “那姐可盼着了。”何佩兰麻利的用皮塞子塞住酒瓶,递给唐植桐。

  “嚯,打酒不带瓶的可不常见。”何佩兰同样笑脸回应,嘴上开着玩笑,手上却半分也没慢,麻利的拿个空酒瓶,给灌了一斤。

  所谓八五粉、九零粉中的数字均是指的一百斤小麦磨出来的面粉重量,九零粉中的小麦皮,也就是麸子多一些,黏力更差一点。

  “嘿,这俩可是够损人不利己的,给人当狗,就要有被吃狗肉的觉悟。条件有限,唐老师别嫌弃。”张新平听完后,捏了一点茶叶沫子给唐植桐冲了一杯茶水。

  “这话我可当真了,我是信唐老师的。我跟老程生死兄弟,给老程送行的时候他可跟我透底了,他的事情如果没有你帮忙,根本不可能办成。”张新平听懂了唐植桐的言外之意,也跟唐植桐透了底,言外之意无非是大家都不是外人。

  “唐老师,你先在这坐一会,我先找人问一下,探探底。”张新平呵呵一笑,给唐植桐递了颗烟,径自走出办公室,核实去了。

  “瞧张队说的,只要是您给倒的,白开水我喝着也甜。”唐植桐当然不会去挑拣,尽管前阵子茶叶调低了管制级别,成了二类物资,但供应量减少,依旧难买。

  有些事是短期内无法改变的,就比如王静文的原生家庭影响,在她听来,唐植桐刚才的话就是表明明天没人陪。

  不少厨子为了省事,用搜子擦土豆丝,然后泡一泡,大火猛炒,就是一盘炒土豆丝。

  劳动人民表达感激的方式就这么朴实无华……

  “何姐,这不对吧?酒瓶不要押金?”唐植桐一边点钱,一边问道。

  张新平将唐植桐安排好,并说自己下班后再过来,才回去坐班。

  “嗯,那我明天跟着邮车去趟清河吧。”唐植桐旧事重提,不打算就这么放过两人。

  “行,去吧。”方圆也想起这一茬,唐植桐上次提到过那边有个朋友,痛快的批了假。

  这世上是有两种运行规则的,一个在阳光之下,一个在黑暗之中,犹如白天和黑夜,相辅相成。

  现在嘛,销售渠道单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