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环节,但仍有一个关键环节需要方圆点头,那就是运输。
这种算法没有错,但非常可爱。
“我哪有那能力?”小王同学没有否认,将包好的两包椰枣放在了桌子上。
二十斤不多,但换成白薯的话,可以供一个家庭度过一段时间的难关。
“嗯,现在买点吃的挺困难的。”小王同学叹了一口气,说道。
虽然事情不大,但于情于理,唐植桐得跟方圆汇报一声。
“这次去大伯那,不一定能买到粮食,但山货应该不缺,正好是收获的季节,我打算多买点。你那边要是有很要好的,到时候可以分出去一点。”唐植桐想了一下,说道。
“我当是什么事呢,明天谢渠和余福银押运回来,你直接跟他俩说一声就行。”方圆也是农村出身,现在外面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多的传进京了,他也听说了不少,本来他就是个性情中人,一听谷漫苍这种情况,没二话,直接答应了。
唐植桐又跟方圆聊了一会,等到下班的时候才起身准备走。
午饭后,219宿舍的其他五位委培同学犹如约好一般,将二十斤本地粮票交给了唐植桐。
“能有的住就不错了,嫌弃个啥?只是,会不会太麻烦?”方圆其实也在考虑要不要找关系问问,但大夫都说没事,自己再开口的话,就有些兴师动众,再加上媳妇也拦着,不让惊动领导,所以就一直拖着,没去。
“怎么没住院?”唐植桐问道。
这次回来,唐植桐先揣着粮票去食堂找高立德高师傅。
再一个就是搞点明面上的钱,千里迢迢“采购”、“运回”京城,赚点差价,给小王同学补贴点私房钱,很合理吧?
“好,那就等你回来再说。”小王同学两手抱住唐植桐脑袋两侧,在他脑门上赏了两片粉唇,刻上一個印记,犹如二郎神的第三只眼,不过这只是横着的。
“叫……金二妮。”方圆迟疑了一下,说了出来。
送走高师傅,唐植桐又去了一趟方圆办公室。
“高师傅,我这有件事,想麻烦您给看看,能不能办。”唐植桐收起票据,将对应的钱点清楚交给高立德后,说道。
“有机会去找我,我带你尝尝,绝对没有丁点虚言。”唐植桐划根火柴点烟,他说的是实话,但这里面不全是烹饪水平的原因,跟用料也有关系,尤其是酱油。
“你们单位没人求你买东西吧?”唐植桐写完,问了一句。
“哈哈哈,您夸我了,我可比不了大学里的大师傅。”高立德听后很开心,尽管嘴上再客气,但嘴角已经快咧到了耳根。
“好嘞,谢谢圆哥。算着日子,嫂子快生了吧?身体还好吧?”见方圆答应,唐植桐放下心来,跟他聊起了家常。
“市产院。”方圆抽了一口,说道。
在马克俭家门口,迎头碰到了推着吴海洋自行车出门准备上班的王雁。
“三嫂,正好。伱把这个放下再去上班。”唐植桐不由分说的将挎包里的东西掏出来塞给王雁,既然见到人,写好的说明自然是没有往包装纸里塞。
“成,那我明天等您消息。”高师傅点头应下。
话说唐植桐来到学校,一切如常,收拾一下进教室听课。
这条路用料扎实,堪比唐植桐去年做临时工时的那片工地的路面,真真是往百年用路去建的。
“好换,我保证办的妥妥的!现在粮食部门正在协调白薯上市,我估摸着下周就能换出来。唐股长打算什么时候要?”人都有恻隐之心,高立德一听谷漫苍的情况,没打二话,直接拍着胸脯保证道。
“什么麻烦不麻烦的,您说。”高立德也很客气,打算先听听。
“我大学里有个同学,家里非常困难……这个白薯,好换吗?”唐植桐将谷漫苍的事情大概跟高立德说了一遍,如果他办不了也没关系,自己去年囤的白薯还有一些,无非就是再拿粮票买些成品主粮放起来。
这一亲就是一宿……
下班后,唐植桐拿着饭盒去食堂打了两份菜,押运科由于人不算多,一直没有实行菜票制度,给对应金额的现金即可。
唐植桐清扫路面的时候目睹了这条小路的铺设过程。
“去的哪个医院?”唐植桐适时的递了颗烟,给方圆点上。
也许会有人问,一斤粮票换五斤白薯,总共也就换一百斤,即便一家只有三口,每人每天吃一斤的话,最多也就吃一个月。
第二天一早,唐植桐在送下妹妹、小王同学之后,没有往新街口大街拐,而是西行过阜成门,直接去了马克俭家。
“不了,三嫂,我得赶紧去学校了,要迟到了。回见了您呐。”唐植桐才不会进门搞什么极限拉扯,放下东西,挥挥手,立马骑上自行车跑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