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第710章 709香椿芽到账(2/3)

“小张”换粮食的经验,张老汉知道自家的香椿树也就能再产个三十来斤鲜嫩点的香椿芽,还不够这十斤玉米换的,即便如此,他也想要更多!

  “小张,我们队上还有不少人家有香椿树,要不我帮你再多收一点?”张老汉恋恋不舍的将手里的玉米粒再放回筐里,嘴里的却不舍得吐出来,就这么含在嘴里问道。

  这种话放在以前,张老汉是说不出口的,但饥寒交迫了一个冬天,他又实在不想再体验一次饿肚子的感觉。

  至于“小张”一个人能不能吃下这些香椿芽,张老汉心里是有数的,但依旧问了出来,期盼着“小张”能答应。

  唐植桐躲在暗处,看着星光下张老汉那充满期待的眼神,很想一口答应下来,张了张嘴,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张大爷,您还真会给我出难题。”

  “唉,我这也是逼得没办法了。”见唐植桐没有答应,张老汉脸上还是有失望的,不过也没有接着哀求。

  “张大爷,您有几家相熟的?能有多少香椿芽?我明儿问问同事,看看能不能帮着分担一些。”唐植桐当然不想放弃这种机会,刚才不答应只是不想给张老汉留下粮食很容易得来的印象。

  “四五家还是有的,跟我家香椿芽差不多,每家头茬都能有个十来斤,后面每家能有个三十来斤吧。”张老汉看事情有了转机,忙不迭的报着数量。

  其实他下午回家折香椿芽的时候,就开始琢磨这个问题了,自己跟那几家一斤玉米换五斤香椿芽,一家就能赚两斤玉米,如果能凑齐六家就是十二斤玉米!

  “行!”唐植桐一咬牙,一跺脚,在张老汉面前仿佛下了多大决心似的,许诺道:“也是按照一斤换四斤的比例来,还是不能有老梗。如果让我发现有老梗,我就不换了。”

  “那不能!我张老三不能干那种事!我这回一根根的过手,有老的全挑出来!”看唐植桐答应了,张老汉拍着胸脯保证,生怕唐植桐反悔一般。

  “行,那就这么说定了。您那边什么时候能准备好?”尽管答应下来还要多跑两趟,但唐植桐一点都不嫌弃。

  再过一阵子,等粮食定量一再压缩、节约,副食品供应严重不足的时候,这些香椿芽就成了抢手的香饽饽。

  尤其是到了冬天,自己空间的青菜不方便拿出来,但香椿咸菜可以啊,绝对是走人情的首选。

  不过如何将新鲜的香椿芽变成咸菜呢?

  唐植桐有些挠头,决定暂时把这个问题放一放,要相信自己以后的智慧。

  “明天这个时候,还是在这里,行吗?”粮食在招手,张老汉干劲十足。

  “行,不过还是只能你一个人来。”虽然想要香椿芽,但唐植桐不愿多生事端,配合张老汉的同时也提出了要求。

  唐植桐觉得张老汉要从这里面过一手,但他对此并不反感,人嘛,大多为名或利奔波,若是冷不丁的出现一个大公无私的跑来配合自己,自己反倒不敢这么干了。

  “嗯,嗯,那我明天还是这个点在这等你。”唐植桐的要求正中张老汉的下怀,点头如捣蒜般答应道。

  约定好时间地点,两人各自拿着东西,心满意足的回家。

  路上,唐植桐觉得自己的消费观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转变。

  前年囤物资的时候,要么借着供销社的名头从附近农民手里低价收购截留,要么打着工地的旗号从屠宰场、供销社等单位以供货价截留,主打一个精打细算、质高价优。

  而如今,为了省却麻烦,却心甘情愿的通过张老汉换香椿芽。

  这种场面,唐植桐觉得似曾相识,像极了当初网友在平台上说富人人傻钱多,愿意花钱买一些功能相似却价格更高的东西。

  现在想来,富人没几个是真傻,人家只不过是不愿费那个时间比价格、讨价还价,用钱买时间、用钱买省心罢了。

  这是两种不同的消费观。

  唐植桐回到家的时候,张桂芳还没有休息,看着儿子拿回来的半麻袋香椿芽,惊讶的问道:“这些五毛钱?”

  “五毛钱可买不了,足足花了七毛呢!”唐植桐说的一本正经,从兜里掏出三毛钱给张桂芳,“瞧,这是找回来的。”

  “哇!哥哥好厉害,七毛钱买这么一堆!”凤芝虽然年幼,但也明白眼下吃的东西供应困难,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

  “当我是三岁孩子呢?嘴里没个实话。”张桂芳看了一眼信以为真的女儿,接着白了儿子一眼,没有接钱,而是挽起袖子,准备连夜收拾香椿芽。

  “妈,天不早了,明天再弄吧,放一宿坏不了。”唐植桐嘿嘿一笑,也许母亲已经看出些什么,看出来就看出来吧,只要不说破就行,正好挽救了自己每次都编造谎话的脑细胞。

  “先洗洗烫烫,费不了多少功夫。你先去睡吧。”香椿芽一旦不新鲜,不仅叶子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