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再拿几个伊拉克枣!再抓两把松子!”凤芝见哥哥大方,乘胜追击道。
“吃吃吃,就知道吃。不许带松子。”张桂芳分得清轻重,伊拉克枣之前面对居民供应过,拿出来能说得过去,松子四九城可没有。
至于香肠和蜂蜜水,一个藏在火烧里,一个藏在水壶里,从外面都看不出来。
“哦,也行。”见自己的要求被满足了一半,凤芝非但没失望,反而转头跑过去跟姐姐了解起植物园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来。
唐植桐看着兴奋的凤芝,脸上露出微笑,小孩子的快乐总是如此简单,就是不知道她明儿回来写不完作业会不会哭鼻子。
在正屋收拾完,小两口才回到厢房。
唐植桐拿出信纸,打算给丁建辉写封信,今儿没能见到他,脚扣和脚扎子的事多少还得再嘱咐几句,比如改进和安全。
小王同学在一旁捧着书安安静静的,直到看见丈夫将信封封好后,才合上书说道:“我今天收到姜姐给我写的信了,她在信里说奶水不足,问我有没有办法买到鸡蛋。”
看着小王同学一脸为难,唐植桐打趣道:“怎么?为难了?咱家就有啊。”
“跟你说正经的呢,我刚工作那会,姜姐手把手的教我,她头一回正儿八经的托我办事,我不好说没办法。”小王同学轻轻在丈夫肋间肉上拧了一把,作为被打趣的回应。
眼下市面上的鸡蛋已经基本停供,只有对产妇一次性补助1公斤还能兑现,对“儿童每人每月供应2.5两”也做了最新的补充说明,家里有三岁以下的幼儿能买,再大的孩子就不行了。
反正最终解释权都在副食品店,普通百姓只有听着的份。
小王同学当然知道家里有,但眼瞅着供应这么困难,家里已经很久没有买到过鸡蛋了,平日里吃的全都是仗着之前养的鸡,眼下母鸡也卖了,家里的鸡蛋坐吃山空,如果这时候从家里往外拿,就有点吃里扒外了。
“嘿,交给我吧,明儿我跟咱妈说。我去帮朋友搬家,你去‘上班’,咱俩一块出门。”唐植桐很快做了安排,区区鸡蛋还难不倒他,只是缺一个合适的借口罢了。
“不为难吧?”丈夫答应的爽快,小王同学却还有些不好意思,明明自己朝婆婆开口也行,但就是张不开嘴,总有些在婆婆面前维持好形象的心理包袱。
“不为难,咱妈正好还怕坏呢,今儿还跟我嘟囔,说什么咱再不要孩子,那些鲜鸡蛋就都臭了。”家里的咸鸡蛋坛子已经满了,剩下的是鲜鸡蛋,听母亲的意思,她打算等小王同学有喜后,把这些鸡蛋用来给儿媳妇补充营养,但一直没等到喜讯。
“那咱抓紧点!”一说到要孩子,小王同学反而不扭捏了,麻利的起身准备温水。
自打有了蒲帘做窗帘、门帘后,小两口晚上睡觉的时候大多数时候都是开着窗户,这样能让外面的冷风进来一点,使厢房里没有那么热。
开着有开着的好处,但也有坏处,小王同学每每都得往嘴里塞点什么,防止自己忍不住出声,唐植桐总感觉少了些意思。
对此唐植桐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人总归是要脸的,眼下恐怕绝大多数夫妻深入交流都是开静音,顶多再开个震动,敢开铃声的那是“真勇士”!
4月24日,星期天,大晴天。
“起床起床,一会该出门了。”小王同学见丈夫一个劲的往自己怀里蛄蛹,不禁催促起来。
唐植桐没法,揉揉眼伸个懒腰,准备起床,今儿还有正事要干,不能去的太晚。
早上吃饭的时候,凤芝最积极,早早将自己那份早餐填进肚子里。
小王同学吃完的也不慢,此时正在给两个小姑子调蜂蜜水,凤芝站在旁边直咽口水。
“妈,朋友家最小的孩子还不到三岁,要不您给我装上斤鸡蛋?我回头再买着再还给您。”唐植桐见小王同学给自己打眼色,立马心领神会,眼下用孩子当借口还是比较妥当的,2.5两也就三个鸡蛋,蒸两碗鸡蛋羹也就没了。
“行。一斤够不够?”对于儿子的交际,张桂芳向来是支持的,在她的概念里,一个好汉三个帮,若不是儿子跟麻三相处的好,怎么会有机会去工地,不去工地怎么有机会做投递员,不做投递员怎么有机会认识儿媳妇?
“嘿,有富裕的就再添上几个。”唐植桐一点都不见外,鸡蛋放在家里张桂芳也舍不得吃,正好趁这个机会清空,过阵子自己再薅些鲜鸡蛋补回去。
“你这人,咱家不得留一点啊?”小王同学本来打算给姜烨带上一斤就行,也没打算要钱,而且这种事情属于常来常往,不能给人留下自己很容易就拿出来的印象。
“嘿嘿。”面对小王同学的阻止,唐植桐只是憨厚的笑笑。
张桂芳倒是有些诧异,儿媳妇一向是很支持儿子的,今儿这是咋了?
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