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粮食,估计肉票也得跟着减,库存已经不多了。”唐植桐对此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跟方圆共享着自己从顾勇那听来的信息。
“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方圆摇摇头。
“嘿,熬吧,熬过去就好了。”一年不如一年的歇后语有不少,比如老太太过年、懒汉过年等,王小二过年是小说《迎春花》里面的话。
《迎春花》1958年初版,用语很直白,符合眼下绝大多数非文盲的文化水平,销量一路看涨,不知道作者能拿到多少稿费。
方圆认同唐植桐的话,但他上有老下有小,很多东西有钱也不一定买到,即便是能买到,他那点工资也不够看的,于是问道唐植桐:“你刨蠽蟟螝有什么秘诀吗?”
“你费那事干嘛?我家里还有,明天给圆哥,不对,我明儿开会,今晚我给你送过去。”唐植桐哪刨过什么蠽蟟螝,只是听社员那么一说,自己临时拿来糊弄马薇的,没想到方圆当了真。
“不用,有点吃的不容易,你别跟散财童子似的往外分。跟我说怎么选地方,我星期天去试试运气。”方圆连连摆手,制止了唐植桐的慷慨之举。
“选树多的地方,拿锄头慢慢锄,锄下个四五公分,能看到窟窿,里面八九不离十就会有货。不过,这法子并不保险,有的时候半天都不一定能锄到一个。”唐植桐挠挠头,只能根据蠽蟟螝的生活环境编了个收集方法给方圆。
其实也不算编,因为唐植桐自己真的用这种方式挖到过蠽蟟螝,只不过并不是在眼下的时节,而是在树上知了振膜嘶鸣以后。
方法虽然笨了点,但收获还是不错的,一个下午就能收获三四十个。
“那我回头试试,锄不着不怪你。”方圆听出唐植桐留了个扣子,笑着说道。
“嘿嘿,碰运气,碰运气。”唐植桐听出了方圆言语中的揶揄,脸上一囧,同时自我检讨了一下,脸皮还是薄了点,看看人家内衣,家里的核设施都被炸了,愣是说给了白头鹰一记响亮的大逼兜子,还有用飞机拦截导弹的那位,简直是赢麻了。
吃完饭,唐植桐回到办公室先看了一下周正给自己转寄过来的信。
信是吕丽娴写的,内容不复杂,说她已经开始上班,问了一下保温箱的进展,然后问有没有她能帮忙的地方。
唐植桐没有给吕丽娴回信,而是拿起电话打给了吴海洋:“洋哥!是我,桉子!”
“嫂子给我写了一封信,我这阵子有点忙,今天刚收到。”
“对对,就是关于保温箱的。保温箱已经试制成功了,目前正在测试。等过几天还会再造一台,等完工后我给嫂子送过去,让医院那边也试试效果。”
正事说完,挂了电话,吴海洋笑着摇了摇头:“这个桉子,还避嫌。”
唐植桐不知道吴海洋所想,若是知道,估计得跟他剖心自白了,他真不是觉得不写信给吕丽娴是避嫌,只是单纯懒,不想动笔,因为后面还有要写给唐蓉的一封信,那封信字多,得留点时间、精力。
不过,唐植桐最终还是没能在下午给唐蓉写信,因为这一个星期以来积攒的工作需要处理,核对、贴票、报销一套下来占用了不少功夫。
之前唐植桐只负责签字,大部分工作都是由马薇完成,马薇现在乍一修养,重要性立马就显现出来了。
把工作处理完,已经到了下班时间,给唐蓉的回信只能安排在晚上,好在小王同学这几天正处于休养生息状态,否则唐植桐还真不一定有头脑考虑这事。
高考志愿填报很重要,不亚于第二次投胎,所以唐植桐对这件事很重视。
“想什么呢?”晚饭后,唐植桐坐在书桌前,看着周正撕下来的几页纸发呆,心里在掂量建议堂妹报哪个学校什么专业合适。
“哦,大伯家的唐蓉前阵子给我来信,问我高考填报志愿的事情,我托老师整理了一份,在想到底该建议她报什么学校。”唐植桐挠挠头,有些难以选择。
主要是唐蓉的分数有点尴尬,在东北那片属于一流水准的末尾,清北是肯定够不上的,就连八大学院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不过今年各个高校都在扩招,高考录取率高达111.4%,是建国以来录取率最高的一年,只要高中学习不太差,并且家里支持,基本都能有大学读。
唐植桐在正在八大学院和实用性学校之间摇摆,事关堂妹的前途,不得不谨慎。
小王同学凑上来看了一眼周正给出的报考指南,说道:“老师写的很清楚呀,可着能报的报呗,反正毕业后都分配,分配的时候再说单位的事。”
“这不是想着给她选个稳妥些的专业嘛,一个女孩子报地质,到时候整天去野外风吹日晒的,我怕大伯以后埋怨我。”唐植桐笑笑,周正可以只给列举学校、专业,但到了自己这边就得考虑以后的工作了,属于是殚精竭虑、优中选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