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都快入土了,系统你才来

第249章 蹊跷的怪病,莫名其妙的痊愈!(1/2)

  汤姆森是手外科医生。

  他这次做淋巴管—静脉吻合,也只是因为正好被“超显微技术”覆盖到了而已。

  如果真的招募了专科的阿尔茨海默病病人,届时可能就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

  而且,超显微缝合也是挑人的!

  如果能被超级显微修复那没什么问题。

  怕就怕,如果没法做超显微缝合,这类淋巴水肿的病人又如何进行治疗?

  毕竟……有些病人的超显微缝合可能是小数点后两位级别的!

  汤姆森的操作极限是零点零八毫米。

  但,若是淋巴堵塞的区域只有零点零五毫米,他就只能两眼摸瞎了,到时候就只能采取其他治疗手段!

  汤姆森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许秋则是微微一怔。

  零点零五毫米很难做?

  那正好,我的极限是零点零一。

  不过这话就算说出来,汤姆森也不会相信。

  许秋想了想,道:“不成问题,戴楠教授后天会来临医,到时候有处理不了的病人,扔给她就行。”

  听到这话,汤姆森眼里闪过一丝惊喜。

  他拍板道:“明天超级显微设备差不多也运到了,那就招募病人吧!”

  许秋点了点头。

  当晚,一则志愿者招募公告在临医官网发布。

  不过没什么人会关注一家医院的网站。

  但临医不同。

  这则信息发布的当晚,邓铁就已经注意到了,随后直接汇报到了王修文处。

  最后省卫健委发出倡议,动员省内各大医院筛选病人,送往临医。

  因此在第二天,三名完美符合要求的病人就送到了临海一院。

  而且当天下午时分,零点二毫米设备总算是落地临海市。

  一共三台。

  其中一台送到了临海国际医院。

  另外两台则送往临海市第一医院。

  至此,临医总算拥有了最先进的零点二毫米超级显微设备!

  从省院借来的零点三毫米设备自然就派不上用场了。

  当天,在胡主任亲自护送之下,这台零点三设备完好无损地回到了省院。

  查收的时候,省院院长、贺多师等人都来了。

  围着设备转了又转,就期待着这玩意儿最好是坏掉,这样保不准能白嫖一台零点二设备……

  但很可惜,这台仪器太争气,甚至连磕碰都没有!

  “贺主任,有空来我们医院指导一下我们使用零点二设备。

  “毕竟这种玩意儿我还没碰过,咱院也就许秋和沈瑶能用了。”

  胡主任搓着手。

  省院院长和贺多师牙齿都要咬碎了。

  这家伙……太欠打了!

  而且临医未免太奢侈!

  零点三毫米的设备,很多医院都没有,省院也得全院共用一台。

  你们临医倒好,直接许秋和沈瑶各一台。

  就离谱!

  ……

  胡主任嘿嘿笑着回到临医时,仪器已经分配好了。

  自然是手外科一台,急诊科一台。

  往后再有超级显微手术,别管是缝合手指血管,还是淋巴、神经,基本都要靠着这两个科室了。

  当然,目前只有许秋和沈瑶能做。

  不过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

  沈瑶的到来,本来就是奔着培养超级显微医生去的。

  更何况如今还多了个许秋。

  未来一年内,临医就能围绕着超级显微缝合彻底建科了。

  而不需要再让“超级显微”依附于手外科或者急诊科。

  当然,现下最重要的还是进一步扩展手术量,以及……探索淋巴管—静脉吻合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影响!

  这段时间里,周景芝的情况依旧稳定。

  足以说明,她的分期逆转并非昙花一现的临时表现,而是真真切切地实现了逆转。

  而且,许秋始终在关注的杨军,他的情况也越来越好。

  这段时间杨军继续卧床。

  日常进行手部功能康复训练。

  二十四小时心电图也在做着。

  他的状态非常稳定,既没有再出现血压变化,白细胞竟然也慢慢地恢复正常了!

  而且,他的皮瓣、断指也已经恢复血色,开始进入正常的康复阶段!

  这已经说不上是好事还是坏事了。

  前几天的“发热、缺氧、感染性心肌炎”,对于杨军来说好像是一场梦一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