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都快入土了,系统你才来

第522章 完美颈七互换术,神外福音(1/2)

  震惊之余,会议还是要继续。

  这场会议其实也是手术总结会。

  除开在场的一众医生外,最重磅的人物还是利用视频参与会议的戴楠。

  而戴楠在听完这两台手术的过程后,本来淡定的表情,突然就有点绷不住了。

  她整个人都处于惊愕之中,连带着视频画面都有点晃动,显然是身体在抖。

  “突破六个月的治疗期限、自然隧道、电生理监测、显微解剖、肌腱神经复合体……”

  戴楠重复着这一个个词汇。

  说实话,这会儿戴楠甚至有点怀疑自己在做梦了。

  颈七互换术的开创已经非常不可思议。

  但现在……问世几天,甚至还没来得及在领域内大展拳脚,就直接迭代到了更新的版本!

  这太离谱了!

  此刻戴楠不得不怀疑,难不成临医真是什么风水宝地。

  一回去就立马爆种,本来就很不错的颈七互换术,现在直接封神了!

  “这么说来,我其实还算是猜对了一些……”戴楠压下内心的震撼情绪后,感慨似的说道。

  之前许秋询问颈七互换术的不足。

  自己觉得没什么问题,一定要挑刺的话,那就是这台手术用到了超显微缝合、神经束膜缝合等顶尖技术,对于大众医生来说门槛太高……

  而现在,许秋给出了解法。

  只要能做显微解剖、会移植肌腱,那就差不到哪儿去!

  而事实上,临床上几乎所有手术,顶尖术者和普通医生的手术效果差距都非常大,预后也是天差地别。

  但许秋这一台颈七互换术,反而因为是肌腱自发引导生长,有了保底的预后,不确定性反倒是降低了!

  而越想复合体的细节,戴楠越觉得不可思议,也更加确定了许秋是位怪才的想法……

  神经外科医生,想不到取掌长肌腱。

  而手外科医生根本不会接触颈七神经互换。

  因而,颈七神经和掌长肌腱除了长在同一具身体里,就没有别的联系了。

  但许秋,恰好就是同时精通颈七互换与断指再植的人……也是在他手里,肌腱和神经组成了复合体,最终让这个术式彻底拥有了普及的基础!

  戴楠越想越觉得离谱。

  这种大改良与发现,一般属于更年轻的后来者,而且通常发生在术式已经问世十几年、几十年之后。

  因为操作难度太高,所以总有人想各种法子,这其中就可能有人恰好发现了不切断能行。

  然后再经过无数次的改良,再偶尔发现……复合体竟然有如此奇效!

  通过一步步微小的改良与进步,促成一台成熟的手术。

  但,现在转头一看,开创者是许秋、改良者是许秋、集大成者依然是许秋!

  而且此刻,戴楠也总算明白为何自己和许秋都看不出问题了。

  因为眼界太高,能力也超标。

  所以碰到互换术,直接选择了切断颈七、重新缝合!

  但却忽略了……也许压根就不必切断。

  这样反而可以减少一次缝合!

  普通医生,做不到就会寻求另一个解法。

  或许就会去尝试,不切断颈七的情况下进行互换,是否能达到治疗效果。

  但许秋和戴楠很难意识到这一点,毕竟……不就是多做一次缝合,几分钟的事情,随手为之。

  “的确是水平的问题,我一直觉得切断颈七神经是很轻松的解法,但事实上,通过解剖和复合体延长分离长度进行不切断互换,才更简单。”许秋承认道。

  而这句话,让其余人都沉默了。

  卧槽,果然真相才是快刀……

  对于他们来说,可能需要几十年去追逐的一门技术,在许秋和戴楠这种层次的人眼里,只是顺手的事。

  “不过,如果能保证束组之间的严格对齐的话,切断之后做神经束膜缝合最好。”许秋说道。

  这其实很好理解。

  就像人一样,被逼到极境才有可能破釜沉舟。

  患侧的颈七神经,切断后,迸发出来的再生能力会更加优秀。

  这种情况下,再与健侧束膜缝合,神经的生长速度会超乎想象。

  这其实也是邹娅玉能达到如此效果的原因之一。

  戴楠微微颔首。

  不切断术式既然将手术难度降低到了大众可触及的程度,那么牺牲一些疗效也是值得的。

  但令她惆怅的是……目前只有华山医院的实验室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标记束组”取得了成效。

  然而其操作极其复杂,根本没有临床应用价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