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都快入土了,系统你才来

第83章 难不成你要缝合神经?(1/2)

  蒋建明也很是从容。

  他们此次来大夏,其中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最大的优势,就是微创切口与缝合了。

  这里面的缝合,不只有机械臂本身的高精密度。

  更是这一款神经修复水凝胶作为底牌!

  普通的血管、气管等,靠机械臂修补足矣。

  而神经……手术医生做不了,机械臂也不行,但!水凝胶可以!

  “我们做过很多次试验,也通过安全认证了,现在已经获准小范围试点。

  “在实验室的时候,我们就用蟾蜍、小鼠、豚鼠都做过实验,把水凝胶植入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动物体内,两周后,它们的神经都恢复了生物电特性!”

  蒋建明此刻也难掩兴奋。

  水凝胶不仅能为神经元再生提供机械支持和物理引导,还可以将外源生物分子加入水凝胶基质中。

  譬如神经元营养因子、神经生长抑制剂的拮抗剂、药物分子等等,等于是给神经生长打药。

  这种情况下,修复一个喉返神经绝对不会有问题!

  很快,他来到了手术台,将早已经备好的水凝胶注入了喉返神经的损伤部位,眼里万分期待。

  ……

  而此刻,天都,中日友好医院肺移植中心会议室。

  正在关注此事的杜崇岚等人,在见到水凝胶出现时,一个个都露出了愕然之色。

  “神经修复?这东西还能做到这一点?”

  “斯蒂芬藏得够深!”

  “他这是打算进军神经组织工程领域吗?”

  “神经的修复,目前有五大方法,而临床正在钻研的方法之一,就是制造出能促进神经组织生长的模拟体内环境的人工材料……如果斯蒂芬真的成功了,那这可能会成为神经修复领域的第六种办法!”

  众人都看出了水凝胶的潜力。

  而杜崇岚此刻也有些意外。

  他倒是知道斯蒂芬对达芬奇机器人的微创切口、缝合很有信心,却没有想到原来缝合的信心来源于此!

  这样的话,那当真是没什么能够比的了!

  在技术面前,手术医生很多时候都是无力的。

  尤其是神经缝合领域!

  想要缝合神经,难度本身就已经极高,术者练个几十年,未必比得上一份水凝胶。

  “等等,好像有点不对劲?”

  突然,有人喊了一声。

  众人回过神来,纷纷看向了屏幕中的手术室。

  画面中,本来该黏合喉返神经断端的水凝胶,在遇水膨胀之后,却仍然难以将喉返神经包裹。

  众人很快就看出了问题所在。

  “喉返神经太短了!”

  “不是太短,是机械臂之前误切的时候,导致一部分神经损失了,所以距离不够!”

  见到这一幕,不少人脸色都变得有些微妙。

  他们还等着水凝胶大显神威。

  毕竟,能见到这种高科技医药产品的首次临床应用,于他们而言也有不小的好处。

  然而谁又能够想到,就这?!

  水凝胶再神奇,也得建立在神经两断端能够联合起来的基础上。

  如果长度不够,水凝胶可没办法凭空生长出神经沟通断端。

  “怎么办?直接拉拢缝合?”有人说道。

  “不行,直接拉拢起来的话,喉返神经的张力太高了,这么高很有可能崩断!这又不是缺了那么零点几毫米!”

  “不然就只能切除其他的神经,桥接给喉返神经了……”又有人摸着下巴思虑道。

  但这个提议也引起了一片反对:“这不是开玩笑吗?

  “本来病人就一个神经创伤,你从其他神经桥接过来,就凭空多了一条神经受累,除非是迷走神经主干这种非常重要的神经节段,否则都不可能铤而走险用这种办法!”

  不断有人抛出方法,但都被否定了。

  他们虽然是肺移植医生,但以前也没少碰到过不小心把喉返神经、膈神经什么的给切断了的情况,甚至还有吧迷走神经主干给干断的……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在也算是碰上他们的专业领域了。

  这时,有人再次开口:“那还有最后一种办法,切断膈神经或者舌下神经袢与喉返神经断端吻合!”

  这种修复方法,严格意义上已经不是神经缝合了。

  而是“借尸还魂”。

  用其他健康的神经,来维系喉返神经的作用。

  这么做虽然会损伤另外一根运动神经,脑部也需要在吻合后重新学习锻炼,适应膈神经—喉返神经的通路……

  但,相比失去喉返神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