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渣男,开局捡尸华雄

第103章 咽喉锁钥,洪流犹带箭声哀(1/2)

  滹沱河起源于并州,从太行山的深谷中穿过,流经燕赵之地,贯于渤海。而在并州阶段,则为雁门郡与太原郡之间的界河,河道南岸为太原郡,河道北岸为雁门郡。

  此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其战略位置何其重要,曾有人在此作诗一首:

  咽喉锁钥通燕赵,

  血脉纵横贯九垓。

  自古兵家争战地,

  洪流犹带箭声哀。

  ……

  正如诗中所说,纵是数千年之后。

  洪流犹带箭声哀!

  这是一个英雄男儿马革裹尸、挥洒热血的地方。亦是一个白骨累累的地方!对山西的汉人来说,一旦雁门关被攻破,这里就是抵御北方胡人的最后一道防线。

  因为,胡人只要过了这滹沱河,就进入了无险可阻的太原盆地。所以,数千年来,每当胡人突破了雁门关之后,汉军就会退到滹沱河南岸据河死守。

  在我国数千年的战争史上,有很多次都是胡人突破了雁门关后,被汉军死死地挡在滹沱河以北,从而确保了太原、上党等并州腹地的安全。

  无数的汉族男儿,为了保护身后的父母妻儿,曾经在这里与胡人浴血厮杀,奋不顾身,洒热血抛头颅,拼死抵御北方胡人兽兵的进攻,谱写了一首首铁血交迸的壮烈悲歌!

  乃至于,后世百姓种地,或工程队修整河道时,经常会挖到一些森森白骨。

  如果挖到了白骨,这里的村民也不会害怕。

  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很可能这就是战死英烈的遗骨。村民们会怀着崇敬之心,将这些白骨妥妥收集起来,点上三柱檀香,再烧上四叠纸钱,将这些英烈的白骨好好安葬。

  家还在,民族安好!

  从来都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因有人在为我们遮风挡雨,负重前行;从来都没有什么踌躇满志,昂首阔步,只因有人为我们撑起了民族的脊梁;从来都没有什么天下太平,海晏河清。

  只因有无数英烈用鲜血和生命,在守护着这片天地!

  ……

  王通的军队到了滹沱河北岸,就过不去了。

  此时,滹沱河水流异常湍急,袁熙手下大将郭援,已经率军一万,赶到了滹沱河南岸,并放火烧毁了浮桥,在南岸据河而守。

  进攻受阻,王通也是很无奈

  面对着湍急的河水,他缓缓地褪下裤子,朝着对岸撒出了一泡热气腾腾的尿液。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将士们见状,也尽皆褪下裤子,朝着对岸撒尿。

  一万五千人撒尿,按平均每人3000CC计算,总计是45000000CC。还得加上一万匹战马,每匹战马按8000CC计算,又是80000000CC,

  总计大约125000000CC!

  尿流成溪,混入河水之中,河面上多了很多泡泡。

  如图所示:

  ……

  (附录图片:河面上的泡泡。)

  ……

  撒完尿之后,王通觉得轻松了很多,问贾诩道:“文和,你刚才撒了没有?”

  “撒了。”

  “可有渡河之法?”

  “没有。

  贾诩很干脆地答道:“河水湍急,浊浪排空,怒涛裂岸,若用木筏渡河,至少有半数木筏会被河水掀翻。北方人不习水性,又加上天气已经很冷,落入如此湍急的河水中,断无生还之理。”

  “那该怎么办?”

  “等!”

  “等到什么时候?”

  “大约在冬季。”

  贾诩道:“滹沱河每年大约在十月底开始结冰,到次年正月冰才融化。河面结冰之后,河道天险也就不存在了。”

  顿了一下,又道:“只不过,袁熙在主公手上吃了亏,肯定会去找袁绍。袁绍财大气粗,兵马众多,肯定会调集更多的军队给袁熙。届时,攻守易势,将不再是主公进攻太原郡,而是袁熙进攻雁门郡。”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历史上的每一次滹沱河大战,都是发生在冬季。地处北方,士卒们不习水性,又加上水流湍急,要想渡河也只能等到河面封冻之后。

  无奈之下,王通只好骂骂咧咧地回阴馆城去了。

  临走之时,下令徐晃带一万人马守在滹沱河北岸,防止袁熙的军队前来进攻。

  至于渡河的事,得等到十一月份再说。

  现在还是八月初,还有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可以预料的是在三个月之后,肯定会有一场大战。

  所以,王通也决定利用这段时间,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大战做好充分的准备。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