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从龙套到忠武路影帝

第114章 春节与观影(1/6)

  高阳市的冬天比首尔更冷些。

  姜在勋提着大包小包的年货,跟在李圣经身后走进一栋老旧的三层住宅楼。楼道里飘着泡菜和大酱汤的气味,斑驳的墙面上贴着各种疏通下水道的小广告。

  “到了。”

  李圣经在302室门前停下,掏出钥匙的手微微一顿。

  这栋建于90年代的公寓楼,是她家经济状况好转后租住的第一个“像样”的住所。

  在此之前——

  1994年冬天。

  五岁的李圣经被浓烟呛醒时,父亲经营的服装厂已陷入火海。

  工厂电路老化引发的火灾,不仅吞噬了全部库存,更烧毁了父亲的创业梦。保险公司以“人为疏忽”为由拒绝赔付,讨债的供应商堵在家门口。

  一夜之间,全家搬进了棚户区的铁皮屋。

  夏天闷热如蒸笼,冬天寒风从缝隙灌入。

  李圣经蜷缩在薄被里听着父母压低声音的争吵,第一次懂得了“贫穷”的重量。

  七岁那年。

  父亲终于找到稳定的送货工作,全家搬进了半地下室。

  阴暗潮湿的环境让李圣经的校服总是带着霉味,同学们嫌弃的眼神成了她最早的童年记忆之一。

  初中时,这种刻骨的自卑让她筑起高墙,用冷漠和毒舌武装自己——

  体育课独自躲在角落看书;

  午餐时间宁可饿着也不去食堂;

  放学后直接回家,从不参加任何聚会。

  这种状态持续到高中,直到她被星探发掘成为模特。

  尽管经济状况略有好转。

  但骨子里的不安全感从未消失。

  直到遇见姜在勋——

  那是2008年的深秋,她刚结束一场失败的模特面试。钱包在公交车上被偷,饥肠辘辘地蹲在便利店门口发呆。

  “要一起吃吗?”

  一个温润的男声从头顶传来。

  李圣经抬头,看见一个高个子男生站在逆光里,手里举着两个特价紫菜包饭。

  “不用。”

  她下意识拒绝。

  “买一送一,我一个人吃不完。”

  男生挠挠头,笑容干净得像秋日的阳光:“就当帮我个忙?”

  后来才知道,这个叫姜在勋的男生就住在她楼上。

  再后来房东涨租金,两人成了合租室友。

  五年过去。

  那个连紫菜包饭都要买特价的穷小子,如今已是炙手可热的新人演员。而曾经浑身是刺的自己,竟也学会了关心人。

  “发什么呆?”

  姜在勋用肩膀轻轻撞了她一下,手里沉甸甸的年货袋子哗啦作响。

  李圣经摇摇头,转动钥匙推开门——

  “妈,我回来了。”

  话音刚落,厨房里立刻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李妈妈系着围裙冲出来,手上还沾着辣椒粉:

  “哎一古,我们圣经终于舍得回家了!”

  她一把抱住女儿,目光却落在后面的姜在勋身上:

  “这位是……”

  “伯母好,我叫姜在勋。”

  姜在勋恭敬地朝着李母九十度鞠躬。

  “哦莫!”

  李妈妈眼睛一亮:“这不是电视里那个……”

  “室友。”

  李圣经抢先道,顺手接过姜在勋手里的袋子:

  “他家没什么人,我就带他回来吃个饭。”

  “好好好!”

  李妈妈笑得合不拢嘴,热情地拉着姜在勋往客厅走:

  “正好做了年糕汤,你们先去洗手!”

  客厅里。

  李爸爸正坐在矮桌前看报纸,见他们进来,立刻放下报纸起身相迎。

  “伯父好。”

  姜在勋又鞠了一躬,把带来的礼物双手奉上。

  李爸爸接过礼物端详两眼,意味深长地看了眼李圣经:

  “室友?”

  “我去帮妈妈。”

  李圣经脸颊一热,转身就往厨房走。

  客厅一时安静下来。

  姜在勋正襟危坐,双手规矩地放在膝盖上。

  李爸爸慢条斯理地拆开那盒高丽参,又拿起红酒端详:

  “这酒不便宜吧?”

  “还好.”

  “做什么工作的?”

  “演员。”

  姜在勋老实回答。

  “演过什么?”

  “SBS水木剧的一个配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