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从龙套到忠武路影帝

第146章 允儿暗助与车太贤推戏(1/6)

  《国际市场》的首周票房如同一枚精确制导的深水炸弹。

  在岁末相对平静的韩国影市掀起了滔天巨浪——

  【周三首映】:44.21万观影人次——强势开画!远超第二名数倍,开门即奠定基调!

  【周四】:29.71万人次——工作日回落,跌幅健康。

  【周五】:32.51万人次——周末前夕回暖迹象明显!

  【周六】:73.81万人次——爆发式增长!单日峰值!

  【周日】:68.51万人次——延续周末辉煌,走势稳健!

  【周一】:31.61万人次——新一周开始后的良好稳盘!

  【周二】:30.11万人次——稳坐头把交椅稳稳占据单日冠军宝座!

  首周7日观影总人次——310.4万人次!

  占据当周全韩国影院市场份额的绝对优势——55.3%!

  这份成绩单亮得晃眼。

  口碑如潮。

  媒体更是毫不吝啬地冠以“年末王炸”、“国民级催泪盛宴”、“黄政民演技封神之作”等激动人心的头衔。

  观众离场时红肿的眼眶与社交网络上持续发酵的讨论。

  无不在宣告这部由尹济均执导、黄政民等一众实力派倾情演绎的年度大戏,正以无可匹敌的势头奔着“千万观影人次”的殿堂级成就呼啸而去。

  虽然相比今年现象级的《鸣梁海战》(首周446.3万人次)仍有一段距离。

  但只要主演不出现塌房丑闻、导演别喝大了在SNS上写点惊世骇俗的宣言。

  这部电影最终打破千万观影人次的国民级别纪录。

  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

  甚至……

  剑指更高的山峰。

  然而。

  与这份席卷影市的火热喜庆形成惨烈反差的——

  是江原道《喜马拉雅》片场内弥漫的近乎窒息的压力。

  天空。

  依旧是那片灰蒙蒙、像被劣质刷子涂抹过的死白。

  别说“大雪纷飞”了。

  连像样的霜冻都难觅踪迹。

  李石勋导演叉着腰站在指挥棚外。

  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远处光秃秃的山脊线。

  一遍又一遍。

  仿佛要用意念从这片无动于衷的天空里挤出暴风雪。

  他这几天经常抱着平板看天气预报中心的卫星云图。

  模型推演变来变去。

  结论只有一个:

  【近期无明显强冷空气南下,韩国中北部持续偏暖,降雪概率极低。】

  “不能再等了!启动备用方案!”

  李石勋导演看向旁边正裹着厚羽绒服看剧本,显然也因天气暂停了攀登戏份拍摄的黄政民:

  “你跟我一起去CJ总部。”

  ——去尼泊尔实拍。

  意味着至少要额外添加三十亿的预算。

  珠峰南坡大本营的适应期、装备、天气窗口期、安全保障、大量本地协作……

  每一笔都是天文数字。

  李石勋在CJ娱乐内部的“败家导演”排名恐怕要再度飙升——

  刚给了尹济均《国际市场》大赚特赚,转头他就来薅羊毛补窟窿?

  因此。

  如果《喜马拉雅》剧组需要一场足够惨烈真实的冰雪风暴来浇筑这部电影的灵魂。

  那么付出的代价……

  恐怕需要黄政民这张“神颜”,去顶住CJ总部那些资本家们审视与算计的目光。

  去砸开金库的大门。

  ……

  日子在无雪的焦灼和《国际市场》铺天盖地的捷报声中过得又慢又煎熬。

  黄政民陪着李石勋去CJ总部“化缘”。

  一去就是一整天。

  音讯全无。

  没了主心骨。

  整个《喜马拉雅》片场直接陷入半停摆状态。

  姜在勋窝在片场休息室的折叠椅上。

  手机屏幕的光映着他百无聊赖的脸。

  手指下意识地点开了LINETV的APP。

  习惯性地想翻翻《好日子》的评论区。

  这剧已经在LINETV悄无声息地播完了全集。

  只有三位数的观看量和几条孤零零的评论散落在各集下方。

  评分处赫然显示着一个寒碜的7.8。

  姜在勋正准备关掉。

  手指却猛地顿在屏幕上!

  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