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模拟中瞎玩却发现模拟是真的

第10章 折中(1/2)

  “汉阳郡的叛乱结束了。”

  建元七年,三月二十五日。

  讨匈奴凯旋的周军中军大帐中,苏绾放下手中的书信,清冷的脸上露出了些许笑意。

  距离吴信离开已过去了七日之久。

  虽并不觉得以吴信的能力会出什么意外,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因此,当苏绾真正收到吴信书信的那一刻,也难免觉得数日来紧绷的心情,终于放松了许多。

  不过,与苏绾放松的心境不同。

  坐在其身侧的朱正,倒是感到诧异不已。

  而诧异的理由也不是别的。

  正是除了吴信交由苏绾的私人书信外的另外一封书信。

  或者说战报。

  “杀伤贼寇五千,俘虏八千,自身无一伤亡…”

  “殿下,这份战报…保真吗?”

  抬头望了眼苏绾,朱正若有所思。

  不过,尽管这么问。

  但其实朱正心里很明白,这份战报绝对不保真。

  毕竟,身为在凉州经营多年的老人,他有自己的情报来源。

  而据他的了解,那伙“叛军”,就算把孩童都算进去,也不过万余。

  所以,吴信这封战报明显就是在谎报军功。

  但为什么明知道吴信是谎报军功,但朱正还是要这么问呢?

  因为众所周知,吴信此次去平叛就是苏绾授意的,也是苏绾偏袒给予吴信的立功机会,所以只要不瞎,谁都能明白苏绾是在为提拔吴信做的准备。

  因此,朱正这么问的原因就是想搞清楚吴信的谎报军功是苏绾默认的,还是吴信私人的行为。

  默认的,那没什么好说的。

  身为臣下的他自然也默认这个战果。

  私人的,那他肯定要把自己所知的情报说出来,指出吴信这封战报中的不对之处,以免日后被人抓到把柄担责。

  可以说,不管是对公还是对私,朱正都考虑的很周全。

  而唯一未曾料到的,就是他所联想的两种情况都有。

  在朱正沉默的眼神中,听到他话的这位大周储君,也是天下唯二尊贵的人,完全没有丝毫掩饰自己“小心思”的意思,反而直接抬起头目光炯炯地看着他道:

  “吴统领此番挽救汉阳郡万民于水火,斩首叛军一万两千余级,俘虏两万人,本宫认为,当为他上报父王…朝廷绪功,朱将军以为如何?”

  没错,吴信不是好东西,他谎报军功。

  但…

  苏绾却不觉得有什么问题,甚至默认之后,犹嫌吴信还是过于“胆小”了,为他又“加了一点点”。

  可尽管意识到了这点。

  但朱正还能说什么呢?

  难道直言说——

  殿下,你这样是不对的?是荒谬的?

  按照《大周律》,你这属于“欺君罔上,冒领军功”,是典型的徇私枉法?

  拜托,别开玩笑了。

  君就坐在这呢。

  王法,王法,就是皇家的法。

  所以她想干嘛就干嘛。

  哪里轮的到他这一个“可怜又弱小”的小将军说两句不是。

  想到这里,朱正嘴角勾起一丝赞成的笑意,伸手抚着胡须,昧着良心缓缓道:

  “善。”

  “军中升迁,讲究的就是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殿下此番所为,正是应了这句话,乃明君也。”

  闻言,苏绾眼神微动,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瞬间便摆低姿态请求道:

  “既然朱将军赞同,那么为了避嫌,这次邀功的文书就交由朱将军您为本宫执笔吧。”

  “……”

  这一番话,让朱正脸上原先赞同的笑容先是一僵,沉默了一会,然转瞬即逝,随即便深深地看了眼苏绾意有所指道:

  “殿下,老夫知你对吴信这个小子偏袒有加,关系更是匪浅,但——”

  说到这,朱正顿了顿,随后便站起身恭敬行了一礼,而语气却与动作截然相反,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道:

  “请恕老臣拒绝。”

  “老臣此生已老,所念也无非家国。”

  “而家国之事在天子,在陛下,臣自然也遵从陛下的命令,再无他念。”

  其实,拒不拒绝苏绾的请求,对于朱正而言并不是很重要。

  毕竟苏绾是储君,他忠于天子,那自然也就忠于苏绾。

  可苏绾终究不是天子。

  而既然不是天子,那这种东西自然也不是随便写的。

  因为这份邀功的文书,由苏绾写的话,那所代表的含义就只是单纯的邀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