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转投章邯再建大秦,刘邦哭麻了

第671章 旧时风雪,今时明光(1/2)

  三月初,王翦病逝。

  寒冬将过,万物将要复苏的季节,这位在大秦操劳一辈子的老人,病逝于长安,赵龙亲自为王翦抬棺,葬于大秦英雄陵。

  让他能够永远陪伴着大秦的英雄,坐镇帝国长盛。

  他的落幕乃是战国时代的彻底终结,帝国将会迎来崭新的文明。

  王翦是含笑而终。

  庆幸看到大秦重新走向正轨,蒸蒸日上的这天。

  “夫君……”

  赵龙抱着皇后安慰着。

  王翦作为祖父,为王氏培养如此出彩的后人。

  作为大秦名将,王翦不负国,不负君,不负大秦百姓。

  一双儿女还不懂生老病死,只知道母亲非常难受,每日都在想办法逗母亲开心。

  皇后好些日子才缓和情绪。

  “陛下,这是祖父临死前交给臣的一封信,让臣在时机合适的时候,交给陛下。”

  赵龙有些奇怪,王翦有什么话是不能当着他的面来说?

  他们的关系这么好。

  看似君臣,又似忘年交。

  等他打开信扫了几眼后,心情更加沉重。

  “是朕疏忽了。”

  “不过,早点和朕说啊,藏到现在。”

  “人都走了,才让别人转交。”

  赵龙放下信,语气复杂的嘀咕着。

  皇后扫了几眼,就看到蒙家军的字眼,敏锐的没有多问。

  “想看就看吧,不是什么秘密!”

  赵龙倒是没有拦着,皇后拿过去后,同样震惊。

  这事儿算是皇家秘闻。

  皇后赶紧的说道:“陛下,祖父不是有意瞒着你,没什么坏心。”

  赵龙点头:“朕知道的,祖父为国为民,将这事儿藏着才是最好的。”

  “若祖父有坏心,早就利用这个人的身份,去图谋不轨。”

  赵龙安慰皇后几句,又和两个孩子说了一会儿话,才前往丞相府那边。

  “按照这信上的地址,去找到此人,带他来见朕,若是不愿,看看他有什么想要的,给他补上。”

  赵龙长叹一声。

  张苍有些惊讶,什么人竟然值得当今陛下亲自跑一趟。

  当他看完这封信后,眼神中的复杂不比帝王少。

  “陛下,这是臣能知道的?”

  皇家秘闻,还牵扯到蒙家军和皇室众人,这种事王翦既然藏这么久,肯定有诸多顾虑。

  “放心吧,祖父是担心朕容不下这孩子,加上蒙家怨秦,这才一直藏着。”

  “现在大秦蒸蒸日上,朕并非是什么小肚鸡肠的人。”

  “这大秦都复活重走一遭,一个小子,有什么留不下的?”

  “不过他母亲的身份,就不要多言,祖父一直都未曾告诉他。”

  “他只知道,自己是蒙家后人。”

  赵龙亲自来安排这件事情。

  张苍当然知道赵龙提前告诉自己这个秘密的原因,这小子若是有能力,未来是绝对要进入大秦朝堂的。

  这是蒙氏先烈换来的。

  让丞相府多提携一些。

  “诺。”

  安排一个人,丞相府处理的很快。

  “蒙家后人,被大秦覆灭的小国公主,和蒙毅私奔的大秦皇妃,给蒙家留下的血脉……”

  大秦欠蒙家的。

  王翦一直瞒着,就是担心这小子的身份被有心人挖出来,反过来威胁到朝堂和当今帝皇。

  但是赵龙有着绝对的自信。

  这是他的大秦,岂是随便什么妖魔鬼怪,就能染指的。

  接下来大秦朝堂主要的事情,就是各地的治理,以及官员职能的进一步细化方案。

  赵龙知道,这事儿也就他能办。

  这帮协助他扶大厦将倾的功臣,除了他没有人能够压住。

  就算他们对大秦再是忠心耿耿,到这个地位,多少都会有点私心。

  有他在,方能朝堂无虞。

  除朝堂安排外。

  楼兰等地的消息都纷纷送来。

  “楼兰开始按照大秦直道规划,从楼兰向东修建直道。”

  “并且,楼兰开始进行秦官话教育,学习大秦知识,学堂是开拓团以大秦帝皇名义,开办的。”

  “楼兰正式确定大秦钱币为楼兰法定钱币。”

  “在乌孙和月氏故地,同样先开始学秦话教育,只有会说秦语的人,才能在当地为官。”

  “臣先前招标成功的那些商人,已经全部涌向河西五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