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从拒当冤大头开始奋斗

104、压在心中的大山总算是没了(1/2)

  既然是父亲王德功的主意,王铁山自然是不敢违背,又将这多出来的八块钱拿了回来,说:

  “爹,娘,感谢你们。”

  “等我有空了,再过来看你们。”

  说到这里,王铁山的声音有些哽咽。

  到底是生活了那么多年的家人,又怎么可能轻易被“分家”两个字割舍呢?

  唯有王程鹏表情淡定,也随王铁山说了句“爷爷,奶奶,我下次再来看你们。”,便跟着父亲离开了这里。

  想起自己前世郁郁而终死在这栋老宅时的场景,王程鹏就无法对这两个老人释怀。

  能够尽到自己该尽的赡养义务,不是说自己认为他们做得很对,只能说自己的道德标准比较高。

  等王铁山两父子离开之后,王德功有些纳闷的说:

  “老婆子,老三把钱还掉了,怎么你看起来丝毫不见开心?”

  “对了,还要麻烦你再把钱送回去,这钱可是你一家家借的,我就算是想帮忙也帮不上忙。”

  这八百块钱借出去大半个月,连一毛钱利息都没有,赵玉菊又怎么可能开心得起来?

  只不过王德功打着自家人钱不能让外人赚了去的旗号将那八块钱收了回来,她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听着窗外凛冽寒风的呼啸,赵玉菊下意识缩了缩脖子,说:

  “明天去吧,今天有点晚了。”

  王德功眉头一皱,说:“我说今晚去,你就今晚去。”

  “现在时间虽晚,但也不算是太晚。”

  “毕竟是没给别人利息,钱还是早点送回去为好。”

  “那么大一笔钱就那么放在家里,被贼偷了去可怎么办?”

  这可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面对王德功有理有据的话,赵玉菊只能无奈又带着八百块钱去外面走了一趟,像是个傻子一般在外面吹了两三个小时的冷风。

  毕竟当初她为了体现自己的艰难,说是借了好一阵,借了好多户人家,这才将这笔钱借到。

  如果回去得太早,她反而不好和王德功解释。

  冷风一吹,赵玉菊顿时一个激灵,打了个寒蝉,喃喃道:

  “王铁山,呸呸呸,再也别让我在我家看到你。”

  随即她又想起了今天王铁山带过来的面粉和肉,瞬间改口道:

  “王铁山,你还是得多来看看我,可不能像死老头子说的一样空手而来,东西提的越多越好。”

  ……

  不提赵玉菊的骂骂咧咧,回程路上,王铁山有些担忧的对王程鹏说:

  “儿子,这张借条是怎么回事?”

  虽然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就是有本事,但是王铁山还是没能想到王程鹏竟然能够凭空变出这样一张借条来。

  这张借条简直就是解决问题的完美答案,让一切事情都变得合理了起来。

  只不过这毕竟是一张借条,签字画押了的借条,又怎么能不让王铁山担心呢?

  要是处理不好,等对方真来收钱的时候,自己一家人可真就是欲哭无泪。

  毕竟王家对外的说辞都是拿这抵押三转二响的四百五十块钱去还了债。

  知道父亲也是关心自己,王程鹏笑着说:“爹,你放心,你儿子难道是这种蠢人?”

  “这份借条早在复印了几份之后就当场被撕成了碎片,粘都粘不回来的那种。”

  “再说季先生也不是那种人,他可看不上这点小打小闹。”

  见王程鹏说得笃定,王铁山这才放松下来。

  解决掉了八百块钱的欠款,压在自己心中的大山总算是没了,王铁山感觉自己总算是轻松了不少。

  再将剩下的欠债还上,这件事情就算是完全解决了。

  这时候,将话说得含糊不清的好处就体现了出来,四百五十块钱加彩礼的五百块钱一共是九百五十块钱。

  除去还掉赵玉菊的八百块钱,还剩下足足一百五十块钱。

  这笔钱看似还不了所有的外债,但是考虑到彼此之间的信息并不互通,就算是一共还掉了三四百的债务也不会有人发现不对。

  毕竟财不露白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不管是借钱还是欠钱的一方都会对借钱的具体情况讳莫如深。

  还了没,还了多少,就是两家人自己的秘密。

  只需要明天再去镇上买点肉,趁大家都去劳作的时候将钱神不知鬼不觉的还上就好。

  想到这里,王铁山有些纳闷的说:“儿子,你说王队长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次我去找他请假,态度可好了,甚至还主动问我要不要多请一天假。”

  “明明之前我去请假的时候他都板着一张脸,而且还叫我能不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