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从拒当冤大头开始奋斗

264、探访赵家村(2/3)

之人,这老婶子也不会有那么好的态度。

  随手从兜里抓了一把糖递了过去,王程鹏笑着说:

  “这位婶子,我姓王,就住在那边的王家村,这次来这边赵家村是寻亲来的。”

  寻亲来的?

  警惕的打量了王程鹏一眼,根本没接王程鹏递过来的糖,老婶子说:

  “王家村?近些年可没听说过嫁到你们村去的人,你可别想着忽悠我们。”

  无奈一笑,王程鹏说:

  “那当然不是最近,都是很久远的事情了。”

  “我的奶奶叫做赵玉菊,就是这边嫁到我们王家村去的,只是许久都没了来往。”

  “年轻时还不觉得什么,现在年纪大了,倒是想念的很,这才差我过来寻寻亲。”

  一把接过王程鹏递过来的糖,老婶子一瞅,发现竟然不是劣质的地摊货,反倒是供销社才有的高级糖果,顿时笑开了花。

  别看这一把糖不多,买起来可是要花不少钱。

  随便拿去给家里的小孩儿吃,绝对是能让他们高兴不久。

  收了王程鹏送的糖,老婶子对他的态度也好上了不少,笑呵呵的说:

  “赵玉菊?这个名字倒是有点印象。”

  “问我你可算是问对了人,村里大多数人的情况我都知晓,基本能够回答个一二。”

  “只不过既然是你奶奶辈的人物,年代怕是有些久远,我可得好好想想。”

  “小同志,既然你奶奶都是我们村的人,那你也别那么客气,直接找我赵婶就好。”

  也就是在这时候,其余人也附和了起来,说:“对啊,小同志,赵婶可是咋们村的包打听,遇到事情你找她准没错。”

  王程鹏眼前一亮,暗道这还真是出门遇贵人,自己不过是刚刚到达赵家村就遇到了能够帮自己解决办法的人。

  果然好人好事做多了就是有福报,这不就正应了自己刚刚为民除害的好事?

  这样想着,王程鹏又笑着给周围的围观群众发了一些糖,重点又给赵婶兜里抓了一大把,这才笑着说:

  “难怪今天出门的时候听到有喜鹊在叫,原来是预示着我出门能遇到贵人。”

  挠了挠头,王程鹏说:“对于赵家村我还真是不熟,那就麻烦赵婶帮个忙,若是真能找到我奶奶家,必有重谢!”

  看着兜里被塞得满满当当的糖果,赵婶更是笑开了花,说:

  “行,这件事情就包在我身上。”

  “现在时间刚好到了吃中饭的时候,我也收了小王你那么多糖,怪不好意思的。”

  “我们家穷,也没啥值钱的吃食,就点粗面馒头,你要是不嫌弃不如顺路跟我回家一起吃顿中饭?”

  “正好我娘在家,到时候还可以帮你一起问问。”

  这赵婶也是个聪明人,表面上看似是在答谢王程鹏给她分糖的事情,实际上却是打起了王程鹏口中好处的主意。

  王程鹏一看便不是个穷人,再加上为人大方,他口中的好处自然不可能是在忽悠人。

  村口人多眼杂,不过是个找人的事情,万一被别人抢了去,这好处可就没了自己的份。

  略微思索王程鹏便明白了赵婶的想法,不过他本就不在乎给好处,在乎的只是能不能办成这件事情,

  再加上他现在也是稍微有点饿,便没有拒绝赵婶的提议,说:

  “我一看赵婶就觉得亲切,再加上和我奶奶一样姓赵,说不定我们还是几代里的亲戚呢。”

  “既然如此,我也不跟自己人客气,就厚着脸皮跟去赵婶家吃顿饭。”

  说到这里,王程鹏指了指自己宽敞的后座,说:

  “赵婶,你要是不怕说闲话,那就由我载你回家吧。”

  几乎是没有任何犹豫,赵婶便上了王程鹏的自行车,只是坐得稍微隔着王程鹏一些距离。

  还好王程鹏的二八大杠本来就比较大,那么坐,倒也是完全能够坐得下。

  坐在二八大杠上,赵婶笑靥如花,说:

  “我一个糟老太婆又有谁说我的闲话?”

  “小王,不是我说,你这自行车还真是不错,买来肯定是花了不少钱。”

  “也就是我家条件不好,不然怎么说也要买辆二手自行车回来代步。”

  “你听我指挥,我家住的不远,很快便能到。”

  “我一看小王你就觉得亲切,说不定我们还真是一家人。”

  说到最后,赵婶喃喃道:“赵玉菊?这个名字还真是熟悉。”

  赵婶并没有说谎,他家的确是距离村口很近,不多时,王程鹏便来到了一个典型的农家小院之中。

  泥巴堆砌而成的房屋主体看起来非常有年代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