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邪乎事

第184章 亡命之徒(1/2)

  短短几行字,马师傅翻来覆去和我说了一个来小时。

  “许多呀,大臣一家百十余口,都送老林子来喂龙了。”

  “咱们找的彼岸花就在大臣们献祭的地方呗。”

  “没错,小子上道了。”

  “那找什么,找白骨还是找布局诡异的地方,咱也不知道古人用什么方法祭祀龙脉。”

  马师傅说了一个我从来没想过的答案——找水。

  “找水,找什么水?”

  “山是龙的势,水是龙的血,龙脉离不开山与水,活人入龙血,才是祭龙。”

  “那来山里面干啥呀,咱家门口不就有河吗?”

  “不一样,咱们得找泉,从地下冒出来的泉,祭祀过的泉,是阴阳通道,泉边上有彼岸花。”

  在马师傅的絮叨中,我睡着了。

  迷迷糊糊中,只觉得一股腥风袭来。

  我猛地坐起,山里面的腥风,大多和猛兽有关。

  马师傅瞪着明亮的眼睛看着我,下一秒,我就明白了,原来是马师傅打哈欠。

  我嗅了嗅空气中的味道,腥味淡了很多。

  “师父,你可别抽烟了,你嘴里和沼气似的,一点火,我都怕爆炸。”

  说完,我隐约觉得有点不对,除了腥味,好像还有点香味。

  四下一看,火堆旁边有一堆螃蟹壳,比我拳头都大。

  “师父!!!”

  马师傅憨笑道:“螃蟹性凉,又在身上,小孩吃不了。”

  “还有吗?”

  “都吃了,哎呀,太撑了......”

  马师傅偷吃螃蟹,我很生气,马师傅还编瞎话强行解释,我更生气,他说孙四爷在河里下了地笼子,抓了不少螃蟹,给家里送了一些,师娘不吃这玩意,就拿上山当零嘴了。

  螃蟹壳还残留着汁液,被火烤的滋滋冒泡,我真是气的眼冒金星。

  马师傅为了单独吃螃蟹,竟然和我玩起了套路。

  讲真,以马师傅的计谋,真可以写兵法了,名字我都起好了,就叫《老孙子兵法》。

  “小子,我不是贪吃,这螃蟹壳有妙用。”

  “等会,不管有啥用,两个人吃螃蟹,也能留下螃蟹壳吧。”

  “这玩意性凉,咱们又在山里,你真不能吃,等夏天的,老子给你买几十斤,你随便啃。”

  这是原则性问题,我气的肋骨都疼。

  马师傅说螃蟹壳有特殊的鲜味,能引出山里面的有导航的豆鼠子。

  豆鼠子是我们那的土话,人家学名叫做黄鼠,主要分布在草原,整个东北地区,也就呼玛县的山里面有。

  “你不是说老爷府附近没有动物吗?”

  “对呀,鲜味能飘出去,咱们明天一走,后面会跟着豆鼠子,不远不近地跟着,能起到预警的作用,还能帮忙,要不然指着你的瞎猫虎眼,咱们上哪找彼岸花去?”

  我很生气,根本不打算和马师傅说话。

  不是少吃一口螃蟹的事,是马师傅背着我偷吃的问题。

  马师傅接连打哈欠,不过这老头子就是不睡觉,眼瞅着要迷糊眼了,人家又摸出一根烟开始吧嗒。

  深夜,明月高悬,山里面的鸟鸣和回声夹杂一起,有些瘆人。

  “有人吗?”

  黑夜的山里,突然有人来了一嗓子,许某人吓得都快缩阳了。

  我猛地看向马师傅,马师傅支撑着身子,目光如炬。

  听声音是一个中年男性,十分沙哑,而且距离很近。

  沉默几秒后,马师傅冷声道:“提起武术非偶然,手托烧酒变为山,有山无肩夜凉寒,我请好汉来搬山。”

  马师傅说的是江湖话,意思是请对方进来喝酒,但我感觉也不是真心实意请,就是说几句江湖话,让对方明白我们是什么人。

  对方很快做了回应,他哑着嗓子道:“春典不全,不下江南,黄典不清,不入都京,挑江汉路过,搭个腕。”

  我心里一紧,对面是江湖人,还是个挑江汉。

  先说一下江湖黑话,这和东北的土匪黑话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在老江湖中流传很广。

  江湖黑话也叫春典,在南方称之为春黄,在北方称之为春点,是老江湖人中的切口。

  江湖有句话,宁舍一锭金,不露一句春,说的就是春典不能外流,听对面的语气,应该是个行内人,尤其是说出了挑江汉。

  旧社会的江湖,可以用五花八门来概括,金菊花是卖茶女,木棉花是治病郎中,水仙花是窑姐歌女,火棘花是杂耍卖艺,土牛花是力工。

  八门就不详细说了,单说挂门,主要是打把式、卖艺,或者有一身功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