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邪乎事

第267章 说来话长(1/2)

  大概知道问题出在哪了之后,许某人直奔老王头家。

  路上,我还在寻思,怎么制造点诡异气息呢。

  以许某人的本事,对付个小姑娘还行,对付了老逼登,还差点意思。

  总不能说我会算命吧。

  我能会算啥?

  我他妈会算北京城里有皇上,皇上的媳妇叫娘娘。

  这点三脚猫的手艺,老王头不仅不看上,还得用大扫把削我。

  有道是人老奸马老滑,兔子老了鹰难拿,二婚娘们不好骗,老逼头子爱黄片。

  以马师傅的实际经验来看,想要拿下寡妇,那必须得对孩子好。

  可怎么对付老头,马师傅没教过我。

  咱不也能租两张光盘,找老王头说送他点东瀛资料呀。

  老王头那个年龄,吃不动,喝不动,也没啥需求,我估计除了老伴,也没别的东西能诱惑得了他了。

  我还没媳妇呢,上哪给他找老伴去?

  在老王头家门口徘徊了许久,许某人还是决定硬着头皮进去。

  推门那一刻,我还没想好见面说什么。

  可老王头给了我惊喜,他像是在等我一样,点头道:“你来了。”

  我真想往回退一步,说一句我他妈又走了。

  “来,上炕。”

  老王头再次邀请,我直奔主题道:“老爷子,那包调料,是你扔到老王四家的吧。”

  “我寻思你问我身体啥样了呢。”

  “为什么这么做?”

  老王头长叹了一口气,给我讲了一个很诡异的故事。

  赵老四的老爹赵老三,活着的时候,和老王头处得和亲哥们似的。

  两个人关系非常好,经常一起打鱼摸虾,喝点小酒啥的。

  赵老三说过这样一件事关于亲爹赵老二的事。

  那时候还是大清朝呢,有皇帝。

  赵老大是河北的一个大地主,生了赵老二后,寻思让赵老二读点书,有文化。

  赵老二十几岁的时候,也贪玩,不好好在私塾里面读书。

  那是沾酒就醉,见色就迷,十二生肖,专属泰迪。

  赵老二不爱读书,就爱调戏大姑娘小媳妇,没事看看嫂子洗澡,小姨上厕所啥的。

  这不是扯犊子,是真事,赵老大家是地主,高门大院,院墙高,房子更高。

  赵老二不知道从哪买了个望远镜,没事就趴在屋顶四处看。

  咱讲话的,老百姓家房子都破破烂烂的,那厕所更简陋,头顶连个盖都没有。

  赵老二手持望远镜,那是把小姑娘看得一清二楚。

  天气预报都有不准的时候,赵老二说话比较准。

  啥玩意准?

  这么说吧,村哪个大姑娘小媳妇来月经了,赵老二比人家老爷们都先知道。

  于是乎,赵老二经常和大姑娘小媳妇说点污言秽语,比如谁流红了啥的。

  那个年代,和大姑娘小媳妇说这些,人家臊得慌,不仅脸红,还几天不好意思出门,见到赵老二,都是远远就绕开走。

  要是正常的年景,赵老二仅限于过过嘴瘾。

  可那一年发生了饥荒。

  佃户本来就吃不饱,还得交地租,遇到灾年,要么逃命,要么等着饿死。

  恰逢清末乱世,刀兵四起,老百姓也不敢往外跑。

  为了不饿死,不少人去找赵老大借粮食。

  那赵老二读过书,有点脑子,看出了其中的门道。

  于是乎,赵老二跟不少大姑娘小媳妇说晚上来谷仓,给大饼子吃。

  人在饿的时候,脑子也不想其他事,只想吃口东西不被饿死。

  大姑娘小媳妇进了赵老二家谷仓,双手拿着苞米饼子往嘴里塞,根本不在乎赵老二在一旁干啥。

  许某人估计,大姑娘小媳妇别无所求,只求赵老二的频率稳一点,别忽快忽慢,本来就狼吞虎咽,赵老二突然用力,容易噎住。

  当然,我说的是赵老二递苞米饼子的频率,可不是那些乱七八糟的污秽事。

  古代皇帝才能翻牌子,那赵老二通过翻苞米饼子,没少祸害人。

  长此以往,精神是高兴了,可身体受不了呀。

  赵老二家有一个挂钟,正常到十二点半的时候,时针分针一上一下。

  可用的时间长了,那挂钟出了点问题,时间一直停留在六点半。

  赵老大知道自己儿子啥样,平时也是睁一眼闭一眼,寻思年纪小,也不管了。

  可赵老二突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赵老大也是老爷们,一寻思就出事了。

  于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