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听云轩开始说相声

第269章 经典的电车难题(1/2)

  关于春晚,杨芸生并不想多提什么。

  这仿佛是个禁忌话题,提多了整个人就会变得愚蠢。

  从央视大楼回来,杨芸生就投入了匆忙的工作中。

  很快,一个好消息和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

  好消息是抖手商城的发展,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提升,在营收方面已经超越了广告收入。

  坏消息是,果壳车遇到了世纪大难题。

  那就是在技术上,无法达到国外电车的标准要求。

  杨芸生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非常的震惊,怎么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要知道果壳车的工程师,可是熊富的老同学,还是从国外电车企业高薪挖回来的。

  虽然他也有回来的想法,可如果不是果壳抛出重金,他只怕也还在犹豫当中。

  杨芸生没有犹豫,直接从帝京飞往了江北机场。

  即便到达山城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可杨芸生还是直接去了果壳的总部。

  到了以后,是熊富接的杨芸生,熊政此刻正在国外出差。

  见到熊富以后,杨芸生直奔会议室,让熊富将他的老朋友带来。

  熊富的老朋友叫李光强,毕业于美国加州理工,之前在特斯拉工作,现在已经五十岁了。

  这几年一直想要回国,可由于国内还没有开启电车时代,李光强就没有得到合适的机会。

  前段时间果壳车的成立,熊富按照杨芸生的要求,立刻向自己的老朋友抛去了橄榄枝。

  李光强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进行了思索。

  果壳车的原身他非常清楚,为什么倒的他也清楚。

  就是他有个问题,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那就是国内还没有开启电车时代,果壳车就敢提前布局做电车。

  要是国家不开放电车政策,那么对于果壳来说,每年烧的钱将会是天文数字。

  可李光强犹豫再三,还是打算回来。

  他觉得果壳车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车企,在国内还在对电车保持怀疑的时候,就有人开始做电车了,他就算只工作个两三年,他也愿意去尝试一下,或者说帮助一下国内的企业在电车行业进行发展。

  李光强在一周后,带着全家回国,也回到了自己老家山城,加入了果壳。

  这段时间有他的加入,果壳车确实解决了很多的问题。

  可很快,最大的问题来了。

  那就是果壳车目前的性能,比不上国外的电车。

  如果生产出来,或者说国家政策一出来,那么果壳车将没有任何的优势,又将会陷入力帆汽车的困局。

  杨芸生在会议室,见到了李光强。

  果壳车现在的总裁和两名高级工程师,两个熊,一个强。

  可以称之为熊大、熊二和光头强。

  按理来说,这样的组合应该天下无敌,可却在果壳出现了重大难题。

  另外就是李光强五十岁,头发却已经花白,看起来像六十岁的。

  所以不要老觉得外国月亮圆,外国人年轻的时候确实帅气美丽,可老了以后,整个人都垮了。

  不过李光强这个人吧,有一个十一岁的儿子和八岁的女儿,他的妻子更是只有三十岁。

  这种老夫少妻的组合,不要觉得奇怪。

  李光强这样的人,少说身家有几百万,而且还是美金。

  这样的家底有一个年轻的妻子,很奇怪吗?

  李光强见到杨芸生的时候也很诧异,没有想到杨芸生竟然这般年轻,看来是哪家的富二代大少爷了,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资本。

  杨芸生不可能告诉他,自己坐拥这么多财富,可不是因为自己是什么大少爷。

  见到李光强的那一刻,杨芸生尽量让自己保持得温和一点。

  “李工坐!”

  李光强和熊富都坐下后,杨芸生才道:“李工,现在果壳车的大致情况,是哪些方面出了问题?”

  见到杨芸生问起,李光强道:“杨总,目前果壳车最大的问题在于电池的技术、能量密度与续航里程,以及最后的一个难度,那就是充电速度。”

  杨芸生点头,冷静道:“麻烦李工讲清楚一点!”

  李光强道:“首先就是电池技术,电池组现在是电车成本最大的组成部分。虽然我掌握了一部分技术,可想要形成国外的那种电车电池,目前果壳的技术是不够的。”

  “第二个,能量密度与续航里程。在有限空间内,我们没有办法做到单位重量或者说体积内存储更多的电量。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现在生产电车,油车能一口气跑七八百公里,电车只能够跑四百公里左右,不符合国外电车现在能够达到的里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