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绑定曹操,美人洒尽红颜泪

第783章 何出此言(3/4)

得正好,这味血竭需要岭南来的陈品,你上次带来的还有吗?”

  苏羽从行囊里取出油纸包,忽然注意到孙策靴底沾着的红泥——那是庐江特有的黏土。而庐江,正是周瑜的封地。他不动声色地问:“令尊何时中的箭?”

  “三日前在皖城遇袭。”孙策咬牙,“定是黄祖那厮!”

  苏羽心中一动。历史上孙坚死于岘山,如今虽推迟了三年,终究还是没能避开箭伤。他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春雨,忽然明白自己终究无法完全改写天命,能做的,唯有在这乱世中多撑一把伞。

  当夜,苏羽在灯下写了三封信。一封送曹操,提醒他防备吕布突袭兖州;一封送刘备,说徐州水利需尽快修缮;最后一封交给孙策,只写着“江东水师,当防江夏”。

  鸡鸣时分,药童来报:“先生,门外有位姓郭的先生求见,说带了先生要的炉甘石。”

  苏羽推开房门,见郭嘉摇着折扇站在雨里,笑得眉眼弯弯:“奉孝就知道,先生舍不得这天下。”

  苏羽侧身让郭嘉进屋,檐角的雨水顺着青瓦汇成细流,在阶前积起小小的水洼。郭嘉收起折扇,指尖在湿漉漉的扇面上轻轻敲击:“奉孝在许都听闻孙文台遇袭,便知先生定会在此。”他目光扫过案上未干的墨迹,嘴角笑意更深,“只是没想到,先生竟同时给曹孟德与刘玄德递了消息,这手左右逢源的功夫,奉孝自愧不如。”

  苏羽取来干布递给他:“奉孝可知,昨夜皖城方向有流星坠地?”郭嘉擦着手的动作一顿,抬眼时眸中已没了半分戏谑:“流星坠地,主刀兵四起。先生是说……”

  “庐江的红泥沾在伯符靴底,周郎此刻怕是已带水军沿濡须水而下。”苏羽点燃案上的艾草,青烟袅袅中他声音低沉,“黄祖在江夏经营多年,其麾下水师多是荆州旧部,熟悉长江水道。伯符性烈,若此刻追击,怕是要中圈套。”

  郭嘉忽然笑出声:“先生既知如此,为何只给孙策留了‘当防江夏’四字?”他走到窗前望着雨幕,“依奉孝看,不如索性劝他退回江东,暂避锋芒。”

  “奉孝可曾见过初生的猛虎?”苏羽反问,“孙策若肯避锋芒,便不是江东小霸王了。”他拿起那封写给刘备的信笺,指尖在“水利”二字上轻叩,“徐州水患若起,曹操必会趁虚而入。玄德虽有仁德之心,却缺长远之谋,这封信,是给他争取时间。”

  郭嘉转过身,折扇在掌心敲出轻响:“那曹孟德呢?奉孝在兖州时便察觉吕布有异,只是孟德总说奉先不过一勇夫。先生这封信送去,怕是要让他对奉孝另眼相看了。”他忽然凑近,压低声音,“不过先生可知,奉孝此番南下,还带了孟德的密令?”

  苏羽抬眸:“愿闻其详。”

  “孟德想请先生北上,共商许都政务。”郭嘉的声音带着几分玩味,“他说先生若肯去,便奏请陛下封先生为侍中,食邑两千户。”

  檐外的雨声忽然变急,打在芭蕉叶上噼啪作响。苏羽望着案上那盏摇曳的油灯,良久才道:“奉孝觉得,苏某像个坐得住朝堂的人?”

  郭嘉朗声大笑:“先生若想安坐,当年便不会在洛阳城墙上救下那个卖草鞋的少年。”他忽然收敛笑容,从袖中取出一卷羊皮地图,“说正事吧,奉孝在庐江渡口见到周瑜的船队了,共三十六艘楼船,旗号却是庐江郡兵。”

  苏羽指尖在地图上划过濡须水入江口:“周郎这是要借剿匪之名,行援救之实。只是黄祖在皖城设下的伏兵,怕是不止水面上那些。”他忽然想起一事,“奉孝可知,黄祖麾下有个叫甘宁的校尉?”

  郭嘉挑眉:“就是那个曾率八百健儿夜袭曹营的锦帆贼?”

  “正是。”苏羽在地图上点出江夏郡治所,“此人水性极佳,若黄祖派他偷袭江东水师,后果不堪设想。”他抬头看向郭嘉,“奉孝可否替苏某带句话给周郎?”

  郭嘉拱手:“先生请讲。”

  “告诉公瑾,濡须口西侧有片浅滩,退潮时可藏百艘小船。”苏羽的声音沉稳,“若遇敌军夜袭,可引至此处,用火攻。”

  郭嘉将这话记在心里,忽然又道:“先生就不怕奉孝转头把这话卖给黄祖?”

  苏羽笑了:“奉孝若想卖,此刻便不会坐在这里了。”他取来一个青瓷瓶,“这是张仲景先生配的避瘟丹,江夏湿热,奉孝带着或许用得上。”

  郭嘉接过瓷瓶,指尖触到冰凉的瓶身,忽然正色道:“奉孝临行前,孟德问先生可有归顺之意。”他望着苏羽的眼睛,“先生当年在洛阳说过,乱世之中,唯有能者可安天下。如今孟德挟天子以令诸侯,正是先生施展抱负之时。”

  雨不知何时小了些,天边泛起鱼肚白。苏羽推开窗,潮湿的空气带着泥土的腥气涌入屋内:“奉孝可知,昨夜我梦见了洛阳城的大火?”他声音很轻,仿佛怕惊扰了什么,“那些在火中哀嚎的百姓,那些倒在血泊里的忠魂……苏某所求,从来不是封侯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