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下令:“五十个人扮成商队,混进大理城,在北城门附近转悠,确保咱们的退路安全。
一百人扮成乌蛮,以参加部落大会的名义混进城里,找到这次参会的部落,控制住他们,抢夺信物,以他们的身份混进皇城。
李逵,你等我的信号,信号一响,就说明段思平已死,你马上带着城外部队从南门而入,放火烧城,制造混乱,四处宣扬段思平已死,接应到我后,咱们一同从北门出城,明白了吗?”
“明白!”众人低声回应。
李溟找了一套乌蛮的衣服,用缠头布把自己显眼的白发裹得严严实实,然后让那一百人把特制的、藏着轰天雷的乌蛮祭祀铜鼓背在身上,腰里别着匕首,朝着大理城南门走去。
南门那儿,守卫的士兵眼睛很尖,对每个进城的人都仔细打量。李溟看着前面的五十人商队顺利混进了大理城,心里稍微踏实了些,带着人混在人群里慢慢往前走,神色平静,准备进城。
“站住,你们是哪个部落的?”守城的士兵拦住李溟前面的几个人,大声问道。
李溟脸色不变,低着头,手不自觉地摸向腰间的匕首。
乌蛮长老走上前,镇定地说:“我们是落兰部的,今天国王召集部落大会,我们特地来参加。”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块刻有落兰部标记的木牌。
士兵接过木牌,仔细看了看,又把众人打量了一番,目光落在他们背的铜鼓上,怀疑地问:“你们乌蛮勿邓部刚进去,也带了不少铜鼓,怎么还要这么多?”
<注解:蛮是中原对少数民族的称呼,他们不会这样称呼自己,但是南诏的民族太过复杂,相互之间的称呼除了用部落称呼(白蛮会自称白子、白族),也会用地名称呼(洱源谷的人,金沙畔的人),有的也会用图腾来称呼(阿龙的后裔,虎的子孙)。考虑到阅读的流畅性便都用蛮来称呼和自称。>
“乌蛮有三大部,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铜鼓,这是部落祭祀的大事,不能马虎。现在部落大会马上就要开始,你这个白蛮后生,别在这里找麻烦。”长老轻声斥责道。
士兵将信将疑,正准备再问,后面又有商队要进城,不停地催促。士兵心里虽不痛快,却还是将木牌扔了回去,挥挥手道:“老爷子,说话别太冲,这儿可不是你们乌蛮的地方。”
长老哼了一声,带着大家顺利进了大理城。
“阿哥,你拦着我干啥?这些乌蛮太欺负人了,什么时候他们敢这么跟咱们白蛮说话了?”一个皮肤黝黑的汉子气呼呼地说。
守城的卫兵一边检查过往商队和行人,一边说:“忍着吧,听说东南战事紧张,那边四个府都是乌蛮的地盘,还得靠他们防备大华的军队。你没看到乌蛮三大部落来了两个吗?看来王上这次主要是和乌蛮商量事儿,其他部落就是来凑数的。”
“哼,我看这些乌蛮越来越不把我们白蛮放在眼里了,我们才是皇族。”那汉子依旧有些气鼓鼓。
“好啦!赶紧干活,晚上哥哥带你去乐呵乐呵。”守城卫兵笑着骂了一句,不再说话。
再说李溟一行人,按照之前的计划,分散开来寻找参加部落大会的部落。大理城不大,又有内卫帮忙,很快就在一家客栈找到了乌蛮的勿邓部。
李溟他们穿着乌蛮的衣服,悄悄地把客栈包围起来。李溟带头,慢慢地走进客栈,看到客栈里都是穿着乌蛮衣服的人,就知道这是勿邓部自己开的客栈。她二话不说,一挥手,朱雀卫精兵鱼贯而入。
一下子,客栈里乱成一团,叫骂声、吵声、脏话不断。
李溟眼睛一闪,退到门外,关上门,悠闲地看着街上热闹的行人。
客栈里,桌椅被砸坏的声音、人的惨叫声、呼喊声交织在一起。朱雀卫就像狼进了羊群,将勿邓部的人杀了个措手不及,仓皇逃窜。
这时,有几个人走过来,听到吵闹声,疑惑地问李溟:“阿妹,这是怎么了?这么吵。”
阿娅上前一步,用乌蛮语回答:“快过年了,在大扫除呢。长老说去年生意不好,所以请了家里的大巫来驱邪。”
“有道理,有道理。”行人连连点头,听到惨叫声,也不敢多待,听说大巫祭祀驱邪很厉害,还会用活人祭祀,可不敢招惹,就附和了几句,赶紧走了。
李溟一直面带微笑,看着行人走了,就对阿娅开玩笑道:“小丫头挺厉害,有胆量,又机灵,以后跟着我吧。”
“呃……谢公主赏识,不过我家少爷恐怕舍不得我。”阿娅认真地回答。
李溟听了这话,愣了一下,仔细看了看阿娅的脸,觉得也就是清秀而已,心里暗叹杨炯还真是多情。她也不再多说,见客栈里声音渐小,不一会儿,朱雀卫便换了衣服出来,无一伤亡。
李溟点点头,让人把客栈落锁,一行人急忙朝着皇城走去。
皇城的守卫非常严密,对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