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60年代纵横北境

第357章 蚁群“婚飞”(1/2)

  饭后稍作休息,大家又回到了田间。此时的他们,精力更加充沛。在午后的阳光下,继续着未完成的工作。

  那一片片整齐排列的秧苗,仿佛是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希望,正一点点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

  由于谷内人数众多,插秧的进度也很快。大大小小二十口人在地里忙活,一天差不多能栽种十亩地。

  当众人将之前所拔秧苗全部插完,人群又来到育秧地。大个子瞅着一处拐角的秧苗,粗糙的大手轻轻抚过那嫩绿的叶片,“这些秧苗长得真壮实啊!”他喃喃自语道,声音里满是欣慰。

  金戈闻声,点了点头,对着众人指了指眼前的秧苗,轻声说道:“这片秧苗,留着最后再拔,暂时别动它们。”

  一旁的曹愿平走上前来,目光顺着其所指的方向看去,若有所思的问道:“大哥,为啥要特意留下这片秧苗?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讲究?”

  金戈脸上露着笑容,神色平静的回应着,“这片秧苗和我们现在插的不一样,这是江米,两者不要混在一起。”

  江米,是东北对糯米的称呼。

  大个子挠了挠头,憨厚地笑道:“原来如此!怪不得看着这秧苗就比别的壮实些。”

  金戈和众人聊了一会儿之后,又开始了忙碌。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水稻田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蔓延着。当最后的的江米入育秧田之后,整个水稻种植彻底完成。

  只是这光种植完还不行,后面两天,金戈时常在水稻田周边溜达。瞧见有漂浮起来的秧苗,还要进行补栽。直到秧苗在水稻田彻底生根,这才放下心来。

  期间,他还偷偷放了一些林蛙在山谷的各个水域,希望它们能对水稻田里的虫害起到天然防控的作用。

  忙完水稻种植,金戈又开始了大山蚁的培育。

  他先是在山谷一处向阳坡林地,人工模拟搭建了一个由松枝堆积而成的巢穴。随后将空间中的大山蚁群放在上面,让其自然落入巢穴内。

  那些细小而灵动的身影,仿佛带着与生俱来的默契,有序地穿梭于松枝之间,很快就适应了这个新家。

  金戈目光专注地观察着它们的举动,时而蹲下身子,轻轻拨开表层的松针,查看蚁群是否已经开始有条不紊地挖掘通道、划分区域。

  为了给蚂蚁们创造更适宜的生存环境,他还精心调配了一种特殊的营养土。用腐熟的树叶、细腻的河沙以及少量的有机肥混合在一起,均匀地撒在巢穴周围。

  这不仅能为蚂蚁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还能保持土壤的湿度和透气性。

  除此之外,他还时不时的用白糖投喂。每当其将晶莹剔透的白糖颗粒洒落在蚁群穿梭的小径上时,那些忙碌的小生命便如同发现了稀世珍宝般蜂拥而至。

  渐渐地,原本零散分布的糖粒周围形成了井然有序的运输队列,工蚁们扛着比自身体积还大的糖块稳步向巢穴深处行进,整个蚁群因这份额外补给而展现出蓬勃生机。

  金戈甚至还注意到,不同天气里蚂蚁的行为变化尤为有趣。最令他惊叹的是雨季来临前的准备——成千上万只蚂蚁协同作战,将潮湿区域的卵室迁移至干燥层,这种本能的建筑智慧让他对自然之力肃然起敬。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不知不觉间,已经来到了6月份。

  在一个雨后闷热的傍晚,成千上万有翅繁殖蚁同时离巢,形成密集“蚁云”。如微型龙卷风腾空而起,翅膀折射出金属光泽。

  雄蚁围绕雌蚁螺旋攀升,为争夺交配权,在空中上演了一场“抢亲”大战。它们触角相触传递信息素,失败者坠入草丛。

  胜者完成交配的瞬间双双落地,形成微型“翅膀雨”,构成一副翅膀的浪漫“遗弃”。

  少数雄蚁因为交配过度用力,翅膀未脱落便坠亡,成为蚁群中罕见的“带翅烈士”。

  蚁群中的工蚁,则会收集这些翅膜,将其搬运回巢穴中,用于修补巢穴裂缝。

  然而这场婚飞,也为其天敌带来了一顿“婚飞自助餐”。

  蜻蜓和一些鸟类,专门盯着婚飞的蚁群,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金戈站在不远处,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他虽早已习惯了大自然中各种奇妙而又残酷的生存法则,但此刻,这些小小的蚂蚁所展现出的生命历程,却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那漫天飞舞的蚁云,在他眼中是一场盛大而又悲壮的生命仪式。每一只蚂蚁都在为了种族的延续而拼搏,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生命的篇章。

  待整个婚飞结束,他将那些脱翅雌蚁分散开来,小心翼翼地放在隐秘的新巢中,等待着它们产卵,形成新的蚁群。

  失去繁殖蚁的旧巢穴继续由工蚁维持,为了防止之前的蚁后未能及时得到补充而逐渐衰退,他加大了白糖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