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灵宝铸长生

第81章 玄成道篆,再晤玄英(1/2)

  应阐出得闻道斋时,已是夜深。

  玄成山中业已止静,没了日间人来人往之景。

  因此应阐只能独自踏着月色,沿原路回返。

  未久,他回到来时的那一片平台,忽然见有一道人影,出现在了另一个方向的山道尽头。

  应阐本来已要乘起清浊飞去,匆匆一瞥,却是不由驻足下来。

  夜间固然幽暗,但在玄光修士眼中,却与白昼并无两样。

  他放眼朝山道望去,便看清了那道人影模样。

  应阐面上露出欢喜:“玄英?”

  果然,随着人影从夜色浓处走出,少年人的轮廓便在月下完全显现。

  不是李玄英又是谁人?

  李玄英今岁十五,只是几月不见,样貌变化便已不小。

  应阐初识李玄英时,他犹有些孩童稚气,但现如今,几乎已经完全退去,面颊瘦了许多,眉眼自然显得俊秀,身量也如抽条一般,窜高了不少。

  应阐不由恍然。

  李玄英忽然听闻呼唤,亦有些许意外,抬首瞧了一眼,忽见应阐站在月下,不由又惊又喜。

  “应师兄——”

  他身形轻轻一晃,便落到了平台之上,似乎想与应阐拥抱,又有些放不开的模样。

  应阐见状,顿时莞尔,玄英果然还是那个玄英。

  他主动张开双臂,与李玄英轻抱了抱,松开过后,才含笑道:“没想到,竟会在此时相遇。”

  “师兄的出现,才真出乎预料。”

  李玄英道:“师兄何时拜入本宗的?”

  “昨日才到仙府中。”应阐道:“我还在想,应去何处寻你,没想今日到玄成山学法,便已遇见玄英。”

  “实在是缘份所致。”

  李玄英闻言,不由连连点头。

  玄成山虽是仙府中的一大枢纽,但是平日往来之人甚众,想要相遇实非易事。

  何况是在这夜深时,山中都已一片静阒。

  “对了。”

  应阐道:“我是才从闻道斋出来,玄英又是为何?这么晚还在玄成山中。”

  李玄英道:“我今日参悟玄成道篆,略有所悟,醒来便已是此时了。”

  “玄成道箓?”

  “哦,师兄初次到玄成山,还不知晓吧。”

  李玄英朝他来的方向一指:“玄成山中,有一石刻,就在这个方向。”

  “这石刻是以大道真篆所书,因此又被本宗门人,称为玄成道篆。”

  “参悟这篇道篆,对玄光境界的修行有诸多好处,甚有直接凝炼玄光之神妙。师兄若有空了,也可前来一试。”

  “哦?”应阐沉吟道,“如此说来,倒确实是不可不尝。”

  “是啊。”李玄英点头道:“这玄成道篆,每日都有许多同门前来参悟,更有甚者夜以继日,都苦守在玄成道篆之前……”

  “这……恐怕有些强求了吧。”

  应阐虽这么说,却也不难理解。

  玄光境界的修行,概括起来其实十分简单,无非‘凝炼’二字。

  所谓‘凝’,便是提高法力的量与质。

  量自不必多说,修行人与贯通内外天地之后,体内能容纳的法力,是十倍数十倍的翻涨,想要积蓄圆满都非易事。

  而质,更是重中之重。

  道家将玄光一境,分为几个小的阶段,便是以法力的质作为衡量。

  法力本无形色,就如灵机一般,肉眼难辨。

  但是有些玄光修士,法力离体之时,却可见到晃晃光华,这便是法力凝实到了一定境界,以至于生出了‘玄光’。

  这也是此境修士,又把法力直接称为‘玄光’的原因。

  而将法力凝实到了肉眼可见的境界,便是玄光小成。

  玄光大成亦有一个名目,唤做‘甲子不失’。

  顾名思义,修为到了这个境界,法力玄光离体一甲子也不会散去。

  至于‘炼’,无非就是将凝实浑厚的法力,炼得收放自如、运转随心。

  毕竟光有凝实的法力,亦是无用。

  若是一名玄光修士,将法力凝实到了‘甲子不失’的境界,搬运起来却如移山一般,沉重迟缓,又能派得上什么用场呢?

  当然,若真有‘凝’而无‘炼’,早在行功之时,便会因为法力运转不灵走火就是。

  由此可见,凝炼二字,贯穿玄光一境的修行始终。

  玄成道篆既有使玄光凝炼之神妙,门中弟子趋之若鹜也再正常不过。

  应阐没在这话题上纠结,只是话锋一转:“玄英,你可知晓,我将离开道院之时,发生了什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