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荒年女县令,带家国走向繁荣

第309章 柳阳府学鼓励女子入学(1/2)

  窗外鸟儿叽叽喳喳,沈筝看着余正青在信上写的第二件事,蓦地笑了。

  ——“柳阳府学已发布告,鼓励女子主动报名读书,反响良好。”

  沈筝轻拂着那一行字。

  有人携手共进的感觉,真好。

  紧接着,余正青在后面列明了近几日来府学招收的几位女学生。

  第一位女学生,是府官的女儿——她早就想入府学读书,奈何她父亲不允,怕自家行差踏错,害了一家人。

  她父亲不知道余正青这位顶头上司的想法,不敢送姑娘去府学读书。

  送姑娘去府学读书,等同于站队——站天子、站新派。

  他不敢拿自己的乌纱帽去赌,怕得罪了余正青。

  第二位入府学读书的女子,是一位商人之女。

  她本一直在家中学着打点后宅,待她展现天赋后,家中的铺子就分了一部分给她打点。

  入府学读书,是她的意思,她的家人本不支持。

  可她说了一句话。

  ——“能入府学读书的,岂能是等闲之辈?如今女儿有机会入府学读书,也是为家中着想。”

  余正青在信中对沈筝说,这个姑娘很聪明。

  聪明到余正青都不知道她这话是真是假,或是半真半假。

  她可能是真的想入府学读书,但也可能是想入县学结识青年才俊。

  余正青还说,他有些愁,府学是给孩子们读书的地方,如今招进了姑娘,他还真有些害怕

  毕竟少年人的感情,不可捉摸。

  他问沈筝,到时候他是拦着,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说不准往后还能吃到学子们的喜宴。

  沈筝看到这儿噗嗤一笑。

  余正青这个问题还真是问到她了。

  若按照她之前的想法来看,孩子们读书的时候谈恋爱,可能是会影响学习,但也不排除双方会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但这些都是沈筝靠听靠看得出的结论,具体如何,她也迷糊,因为她没谈过恋爱。

  且这个时代与她之前所在的时代不同,从小定亲的比比皆是,长大了也靠相看,讲究得是一个门当户对。

  自有恋爱其实很少。

  但若问沈筝支不支持自由恋爱,她肯定是支持的,双方人品才是重中之重。

  这个想法在如今确实是有些惊世骇俗,所以这个问题沈筝也不知道如何回复。

  她选择暂时不考虑这个问题,逃避似的往下看信。

  接下来余正青又给她列举了两名女学生,一个是府中秀才的姑娘,一个是普通百姓的姑娘。

  余正青列举出来的这些女学生,其实很有代表性。

  官宦人家、商贾人家、书香世家和普通人家。

  说明他这一次招收女弟子,也是下了功夫,好好“鼓励”了的,不然府中各阶层不会全都积极响应。

  沈筝默默给余正青竖了个大拇指。

  有余正青这个知府开头,那整个柳阳府的县学,应当会争相效仿。

  是个好开头。

  沈筝有一些期待明年的府试了。

  她的心情变得愉悦无比,面上带笑,饮了口茶,将信纸翻页。

  余正青所说的第三件事,其实已经不算事了。

  更像是个长篇科普——给沈筝科普如今朝堂的势力分布。

  沈筝看到这神情严肃起来,她只粗略地看了几个字,便明白余正青为什么要耗大篇的笔墨,来与她说这个了。

  余正青在信上写明,这是他与永宁伯共同的意思。

  就算她暂时不入上京,也要提前知晓京中的势力分布。

  他们都知道,沈筝往后可能要面对的是什么。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提前做好准备,总归没错。

  余正青在信上还说,以后每半年,他都会将京中势力收集整理,再誊给她一份。

  沈筝心中感动不已。

  近几月来的相处,她其实对余家两父子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他们在朝堂中一直是中立派,说难听点,就是“摆烂”。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但如今,他父子二人,为她站了队。

  这一段,沈筝打算留着睡前看,加深记忆。

  她这一翻页,翻了整整十来页,才堪堪停手。

  信的最后,余正青询问了她县中各项事宜。

  包括但不限于——稻种售卖情况、匠人学徒进度、县衙修葺情况。

  他言语恳切,宣纸上的墨香,仿佛将沈筝带入了柳阳府、带入了余正青的书房。

  他正襟危坐,埋头书写,时而想想这个,觉得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