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疆悍卒

第77章,军屯新政(1/2)

  铁林谷——

  也就是铁林堡扩张的那片山谷,

  已经初步能看出框架。

  大片的土地被平整,开始建造屋舍。

  而在工坊区,一排两丈多高的炼铁炉已经开始冒起了浓烟。

  靠山脚的位置还起了几座砖窑。

  用铁矿渣和粘土烧制的特制砖,硬度堪比劣质生铁。

  但代价是产量骤减,每窑只能出三百块合格品。

  而普通砖窑能出上千块。

  这种宝贝,林川当然舍不得用来盖房子。

  而是全都拿去修建谷口的防御城墙。

  城墙沿着天然谷口蜿蜒而上,将两侧陡峭的山崖连成整体。

  负责督造的工匠正吼着号子,让辅兵们用裹铁的木槌夯实墙芯的土层。

  外墙铺设的特制砖,用掺了糯米汁的灰浆,严丝合缝地砌好。

  每起一层,就有辅兵在内侧同步垒起普通砖墙,两墙之间填满三合土。

  等到完全建起来,以鞑子目前的科技水平,根本别想凿开。

  城门还未建起来。

  山谷外,几道拒马壕沟,拦住了数以千计的流民。

  东北战事停歇,西边却又乱了起来。

  流民如潮水席卷过这片大地。

  有人死在中途,有人继续向前。

  也有人跪在地上,祈求收留。

  铁林堡的征募名额早已满额,可山外仍挤满了黑压压的人群。

  他们就待在这里,随便找块平整地方就能蜷缩一夜。

  几处火堆旁,铁锅里翻滚着浑浊的野菜汤。

  十几双眼睛直勾勾盯着那点可怜的汤水。

  有人从怀里掏出半块发霉的饼子,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块下来。

  剩下的,又用破布包好塞回胸口。

  新起的箭台上。

  风卷着烟火气扑面而来。

  “大人,这些人都不肯离开。”

  胡大勇低声道。

  林川扶着垛口沉默不语。

  柳树村一战后,铁林堡的威名不胫而走。

  根本无需招募,流民便蜂拥而至。

  尤其是从白杨镇逃来的那些人。

  他们原本指望驻守府军能护佑一方,却亲眼目睹官兵在鞑子铁骑下溃不成军。

  林川心里快速盘算着。

  从发展的角度来说,人口当然是多多益善。

  但眼下这些饥肠辘辘的流民,却是一把双刃剑。

  各地惯用的赈灾之策,不过是搭几个草棚,支几口大锅,将流民圈在一处勉强续命。

  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法子,初时还能维持秩序。

  待粮尽粥稀之日,温顺的饥民转眼就会变成暴徒。

  只有把他们变成生产力,才是长久之计。

  他转头,目光落在南宫珏脸上:

  “南宫先生,你怎么看?”

  “大人容禀。”南宫珏拱手行礼,“属下以为,可以效仿管仲’四民分业’之策,青壮者或编入行伍,或垦荒挖矿、建造屋舍,妇孺老弱,可授以编织、采集、洗衣、煮饭等……尤其读过书的,可纳入学塾,教习学生……”

  林川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彩。

  这几天观察下来,南宫珏也是个心怀抱负的家伙。

  原本还有些自命清高。

  可经过柳树村一战,像是变了个人。

  “好!”林川赞叹一声,“南宫先生,你来执笔,起草一份《军屯新政》。”

  “《军屯新政》?”南宫珏眼前一亮。

  “对!”林川点点头,“特殊时期,特殊做法。以强军、屯田为骨架,消化外来流民,垦荒三年免赋,精壮者可入战兵预备队,设匠作营,善铁器者……”

  林川将自己的思路框架快速说了出来。

  南宫珏的心跳有些急促。

  柳树村一战后,他才看到这位林大人的不凡之处。

  只是没想到,林大人看似草莽,竟有如此胸怀。

  “属下这就拟写章程!”他激动道。

  月光下,他素来矜持的面容竟显出几分锐气。

  就像他手中的笔,终于找到了该落下的地方。

  胡大勇看着南宫珏匆匆离去的背影,忍不住笑了两声。

  “师父,这家伙也不是个书呆子!”

  他凑过来,低声道。

  “人家可比你聪明多了,一点就通。”

  林川没好气地看了他一眼,

  “一个乘法口诀,几天了还背不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