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艺术家

第221章 一切尽在今朝(4/5)

好语言,方逼王选择了轻度装逼、重度展望。

  “站在现在的时间点上向历史回望,我们的篮球理念其实已经停滞了有十余年时间。

  从三分线诞生至今,有没有哪一支球队很好的利用了骤然扩大的球场空间?

  可能你们第一时间就会想到雷吉米勒的名字,或者是今年的雄鹿,但是在我看来,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空间。

  空间是什么?

  它不是一种狭隘的漫无目的的扩张,更不是对现有球场空间的粗暴划分。

  交易来几个射手,疯跑一阵,砰砰砰投一堆三分,既不能保证篮板,也不能阻止对方的反击,这不是对于空间的高效利用,这是将胜利希望寄托于运气。

  真正的空间打法一定是在攻防两端都有全面预案,完全掌控所有空间。

  三分线外是空间,肘区是空间,禁区更是空间。

  奇才队的打法,是建立在所有球员自身特性上的可控式多层空间。

  多层,立体,这是核心。

  我们放弃了传统的大中锋禁区强攻,但没有放弃禁区本身,只是由我和乔丹来执行对禁区空间的高效利用。

  与此同时,我们尽可能的抽空了球场两侧的中距离空间,把这个区域交给汉密尔顿和迈扣,让擅长中投的他们能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自由活动。

  最后,是三分线外。

  其实奇才投的三分球并不多,小于雄鹿,小于小牛,小于超音速,更小于国王。

  可大家为什么普遍认为奇才是一支空间型球队?

  因为层次感。

  我以绝对的三分威慑力,和罗宾逊一起,将对手的控卫和大前锋调动到三分线外。

  其实我们并不执着于用三分球来解决问题,我们更想要的是一种让对手不得不分散、顾此失彼的破防状态。

  哪里出现了充分的进攻空间,我们就把球传导到哪里,由恰当的人去解决这次进攻。

  所以我没有打出特别华丽的数据,迈扣也没有,但是我们的每个球员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发挥,奇才慢慢变得不可战胜。

  那么回到你的核心问题上,这种打法的可复制性有多高?

  非常高。

  它并不要求球队里的每一个球员都擅长投三分,只是要求更加精湛的外线技艺,从而实现对防守力量的充分调动。

  不管是哪个位置的球员擅长三分,控卫、分卫、大前甚至中锋,只要他能够将对手的防守惯性打破,将球场空间充分展开,我们总能够想到合适的搭配来解决其余问题。

  总体思路,基本上是外线2,中距离2,禁区1。

  是谁在外线持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层次分明的理念。

  如今罗宾逊长期待在奇才外线,影响到我们的体系运转了吗?并没有。

  正相反,他在弧顶的持球策应为我们解决了很大一个麻烦,即:一个足够高大且有良好视野的弧顶中转点。

  有专家认为我们是在打变种的三角进攻,这不对,作为这种战术的开创者和指挥官,我有义务纠正你们的想法。

  其实我们建立的是一种由多个出球点所组成的空间传切体系。

  我不是一个传统的、绝对意义上的进攻发起点,我是兼具了发起进攻和终结进攻的新时代控卫。

  在不远后的未来,你们将看到很多孩子模仿我打球。

  我的技术难以复制,可我的思维将引领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当他们逐渐成长,并且最终进入联盟,我的空间传切体系将成为下一个NBA版本的终极答案……”

  方星河并不喜欢肖华时代的三分大联盟。

  但问题并非出自三分球本身,而是防守强度低得太过分,导致了无对抗三分成为最高效的武器。

  事实上,假如保证相当的防守强度,就没有任何一支球队能够靠三分球来解决全部问题。

  在那样的情况下,多层次的立体打击,才是唯一正确解。

  必要的内线单打、大量的中距离出手、频率相宜的三分和冲筐……

  手段越多,越能够打开局面,比赛也会越发精彩。

  防守强度真的不会影响比赛的观赏性,拙劣的技术才会。

  丹子和小蛇一直在激烈肉搏中打球,影响他们的比赛好看了吗?

  反倒是三分联盟的收视率,拉胯到了历史新低。

  而现在的奇才,正在最高强度的防守环境里绽放出一种难以理解的璀璨辉光。

  那几个核心球员,方星河完全无视对抗,丹子爱死了对抗,汉密尔顿用长跑躲开对抗,罗宾逊在弧顶根本没有对抗……

  一场场肉搏,带来一幕幕经典画面,比showtim-->>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