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艺术家

第230章 准备开喷(2/3)

的性质——

  这到底是我想做的,还是别人要求我去做的?

  如果是后者,那么对不起,我不管意义有多重大,我不乐意。

  而如果是他自己想去做的事,那么不管有多少人反对,他偏偏要做。

  或者也可以说,越多人反对,恰恰越能激发他的变态主宰欲。

  比如弃NBA而去拍电影,你能说他是因为利益吗?

  真不是。

  舍弃了几千万美元的年薪和商业赞助,转头去砸钱搞不知道是亏是赚的艺术,任性到根本不在乎钱,这是方星河一以贯之的性格底色。

  只要对抗,只要能和你们这些自以为正确的人对抗,那便是成功……”

  老熊从心理的角度层层剖析,给方星河钉上了一个扭曲变态的标签。

  这文章一出来,99%的黑粉和50%的满天星都觉得有道理。

  他们不知道你方哥开了挂,下意识的以为,方星河放弃最有天赋的领域,非要和大众期待对着干,这就是任性狂妄自负。

  程一中则在这种认知上继续描绘。

  “年少轻狂、不知天高地厚,一直都是方星河的精确画像。

  少年人特别容易想一出是一出,然后一意孤行。

  而方星河的程度,是轻狂病的巅峰代表,是少年得志的最极限诠述。

  他能够继续获得成功吗?

  在某种意义上,当然可以。

  愿意为他买单的年轻女孩实在太多,任何作品只要出现他的那张脸,就可以按照分钟收钱。

  但他永远走不到任何领域的顶峰。

  今天取得了一点成绩,这个行业没意思。

  明天再获得一些赞扬,那个领域也很无聊。

  他缺乏一种深耕的意识,像野猫一样,这里闻闻,那里嗅嗅。

  而这种漂浮不定,本质上是一种安全感的缺失。

  我敢断言,他想要找的港湾,永远都找不到,能让他付出一切的事业,也永远不会存在。

  他的才华,让太多人忽视了一件事——

  他是天才,也是疯子。

  他的精神世界,早已病入膏肓。

  所以我不禁要问:你们为什么要对这样一个人寄予厚望?

  不看、不听、不想,让他安安静静的腐烂,才是最大的慈悲……”

  此时正在央视担任《东方时空》主持人的柴女士也正处于积极发表社会性质文章的平台积累期,经她力主,东方时空·时空连线子栏目,在没有采访到方星河本人的情况下,连线一些专家,做了一期专题节目。

  很难用一句话对这期节目做出恰当的点评。

  非要形容,那就是“自以为是的深度剖析”。

  节目里,各位专家和柴女士通过拆解方星河的多篇文章,试图得出一个结论,去证明这位文体巨星存在一种隐藏得很深的巨大的性格缺陷。

  节目名句频出,造成了相当巨大的影响。

  “方星河自己对于泛滥的个体自由主义深恶痛绝,但在作出任何选择时,他都会下意识的遵循这种自由主义——我的意思不是讲他虚伪,不是的,他在慈善上的热情让我永远尊敬——我只是想告诉大家,方同辉对于他的影响显而易见地绵延至今。”

  柴女士的总结带有一种定论般的力量感,她是如此笃定,以至于自己都相信了自己身上散发出来的悲悯感。

  另一位,北大的戴女士,言辞更加犀利。

  “方星河早在《狗日的青春》里就已经赤裸裸的展现出来了那种高高在上唯我独尊。

  ‘真的,你们可太他妈需要我了。’

  我对这句话印象极深。

  方星河能够明确察知到人们对他的需要,他不是一个对外界环境不敏感的人,正相反,他比绝大多数成年人都更敏锐。

  但他不愿意回应。

  或者说,他乐于看热闹,但不愿意提供实质的帮助。

  还是《狗日的青春》,他写:‘别踏马拜神了,拜我。’

  他很清楚的知道那些迷茫的青少年需要什么——需要一个偶像,需要一种信仰,需要一些心灵层面的抚慰。

  他觉得自己就是那个神,当仁不让。

  但他并不准备赐予信徒任何东西。

  ‘以后再有什么事想不开,就写封信塞在漂流瓶里,扔进家门口的臭水沟,我看到之后会亲笔回复。’

  这是极其明确的拒绝,他拒绝履行责任。

  ‘看到后会亲笔回复的’正确意思是:我不会回应。

  因为扔到臭水沟里的漂流瓶永远不可能被看到。

  后文的‘你们尽管求,我不一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