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艺术家

第66章 超越时代的喷子(3/4)

br>  青春期正是青少年自我意识最强烈但也最受压制的时期,因为强烈,所以冒失。

  于是大人们就会告诉你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初衷多半是好心,但理由总是“因为我们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长”,“因为我们吃过的盐比你们吃过的饭都多”……

  好了,凡是不讲道理,而是一有争论苗头就用这一类固定句式来强行压制你们的,都是不值得取悦的人。

  其中可能包括你们的父母老师长辈,或者说,正是这类最亲近的人才更容易用如此简单粗暴的固定范式来压制你们的天性。

  这无关乎爱或不爱,爱能解决的问题可太他妈少了,愚蠢,固执,自私,经验主义,哪个是能够被爱解决的?

  要记住,成年人并不一定很聪明,成年人的经验也并不总是正确。

  他们的经验都是基于自身经历而得出,然而一个人的个人经历放大到整个世界中,永远单薄、永远片面、永远狭隘、永远表浅。

  如果谁教育我的时候,说他是从历史中得到的经验教训,那我肯定愿意仔细听一听。

  但是这帮成年人,有几个是把历史读明白了的?

  更别提洞悉人性幽微、社会运转、政治格局、时代趋势了。

  反正多余的继父只会冲他吼:“我供你吃供你穿,你他妈跟我犟什么嘴?”

  所以我特别不喜欢多余的继父,但是那个男人确实辛辛苦苦的养着全家,除了偏心,没有特别坏的习惯,以至于我不能带人去套他麻袋,只好少接触,眼不见心不烦。

  然后渐渐我发现,所有不值得取悦的人,通通都有一个共性——

  他们始终都从一个固定的完全基于自身的视角出发,去教导我们怎样看待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

  大哥,整个世界都他妈飘出去十里地了,你还站在原处比比划划,告诉我们要这样要那样,搞不搞笑?

  《易传·系辞》里有一句讲变化的道理:“《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这回老祖宗真说了,意思是:世间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万事万物一直在变化。

  有些人是真不懂,这叫做蠢。

  有些人是装不懂,这叫做坏。

  蠢人生怕我们吃亏,于是用他吃过无数亏而形成的宝贵掉坑经验,固执地把我们往所谓的正路上掰。

  但是那些已经被社会驯化成某种固定形状的中年残尸、中年木偶、中年小丑们总是意识不到,其实他们根本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正确区分对错好坏。

  我不知道要怎样的残酷结局才能让他们明白,一旦在青少年时期没有建立起辩证思维体系的框架,等到30岁以后就来不及再改了,这恰好就是当父母的年纪。

  而坏人生怕我们太聪明,最终超越他,取代他,破坏他的算盘谋划,于是孜孜不倦的把我们往邪路上赶,如果毁掉的孩子足够多,甚至还能在野爹那里领到赏钱,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你们以为我更讨厌坏人?

  错了,其实我更厌蠢。

  坏人终归是容易分辨的,多接触几回,大不了吃两回亏,总会察觉这帮狗杂种不怀好意。

  然而蠢人不一样,尤其是那些打着“为我们好”旗号的亲长。

  哇,真的是讲又讲不通,骂又骂不得,一反抗她就哭哭啼啼的诉说着“我这么辛苦不都是为了你吗?”

  这不只是烦,这简直是一种刑罚。

  我妈还在的时候,她从不这样。

  她只是不厌其烦的叮嘱我:“以后我不在了,你要坚强,也要独立,不要听别人怎么说,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活。我不能照顾你长大,也不希望你有多出息,就盼你快快乐乐的,做一个幸福的人。”

  是她让我知道了纯粹的爱是什么样子的,于是我愈发反感那些莫名其妙的父母。

  我们中国的好些父母其实是没有做好上岗准备的,他们不懂得如何尊重一个孩子,因为当他们也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同样没怎么尊重自己。

  于是,蠢而不自知,坏而不自省,却要求孩子们全盘听从。

  你听话,就是好孩子,你不听话,就是坏孩子。

  这是什么?

  他们说这是传承,不,照我说,这是规训。

  规范,训练,这本身是个中性词,可有些大人却像训狗一样训我们。

  这合理吗?

  好吧这很合理。

  因为青春期的我们经济不自由,所以只能把思想自由的希望寄托在父母身上。

  当他们开明温柔善良时,你将得到的待遇是:“宝贝,这件事我们这样去做好不好?”

  当他们固执愚蠢专横时,这狗日的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