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科举证长生

第114章 约战(1/4)

  薛向赶到官衙后,郭雄宣布了他的调令,他被免去了十一室室长的职务,也被免去了绥阳镇代理掌印的职务,改任云梦城第七院顾问。

  所谓顾问,不过是挂职,可以继续领工资。

  薛向早做好了调离绥阳的准备,在调职会上,他受到了同僚热烈的掌声。

  出了主衙,回到十一室时,所有书办,巡捕,都涌了出来,都在热烈的鼓掌。

  薛向连连抬手虚压,也压不住大家的热情。

  他的东西早收拾齐备了,没什么好带的,冲众人拱手后,便出了十一室。

  才出大院,外面的街市上,忽然涌来大量的人流。

  “薛室长,不要走……”

  “是啊,薛室长留下来……”

  “绥阳不能没有薛室长……”

  一开始,人群中只是一两喊声,忽然,喊声汇聚成潮。

  薛向胸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来绥阳,初心非是为国为民,而是事功,赚取愿气。

  如今,竟成这等场面,他忽然觉得即便没有得到任何愿气,也足矣。

  “薛大人……”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妪忽然扑上前来,跪倒在地,身旁跟着的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娃,也被老妪拽着跪了下来。

  “多谢薛大人,若不是薛大人明察秋毫,我儿子就白白死了,阿囡快给薛大人磕头……”

  薛向赶忙扶起老妪和小女娃。

  他认得这两人,是贺村的赵老太祖孙俩,赵太本有一子贺强,却被童胜胡乱判案,冤死在狱中。

  后来,薛向洗清了冤案,还了贺强清白,自掏腰包发了八千(灵丝)慰问金,又帮赵老太联系了贺村的村长,保全了这一家生计。

  他没想到消息传得这么快,赵老太祖孙俩从大老远的地方也赶来了。

  不多时,拜倒的人越来越多,既有薛向洗冤救下的人,也有他救助的穷苦人,有的给招了工,有的给了赈济。

  薛向团团拱手,气沉丹田道,“诸位乡亲,诸位父老,薛某为官一任,自当造福一方,都是我应该做的。诸位父老这般厚爱,薛某愧不敢当。

  都回去吧,天气还冷,农田里的活儿也还多……”

  薛向正高声说着,远处传来喧天的锣鼓声,锣鼓声越来越大。

  很快,西北方向的人群让开,一支舞狮队朝这边驰来,舞狮队中央搭了个移动高台,高台上放着一把一人多高的白色大伞,伞上密布着黑点。

  很快,舞狮队到主衙门前停下,一众行业协会的会长们上前,为首的灵织品协会的宋会长,双手取下白色大伞,在两人的合力下展开,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名姓。

  万民伞!

  宋会长朗声道,“生我者父母,富我者薛室长。若非薛室长调度绥阳渡,我等还漂泊江河,受风浪之苦,焉能有今日。

  宋某携全行业同僚,共同打造了这把万民伞,上面的姓名,皆是大家主动签上的,总计一万三千五百姓名。

  薛室长爱人助人之美,受此伞,当之无愧。”

  “当之无愧。”

  整个绥阳镇全是此声。

  “大丈夫当如是。”

  陈桐握紧了拳头。

  褚兆道,“似这样,才不算白活一回。

  我见的官多了,似薛室长这样,真心为民干事儿的,还是头一个。”

  “我,我……”

  薛向鼻子发酸,一时语塞。

  就在这时,文宫一阵震动,道道愿气从万民伞传出,直直导入文宫。

  文宫内,安静的才气和愿气竟被同时激活,道道愿气直入文宫。

  刹那间,文宫剧震,沉寂的才气和愿气,同时引动,齐齐汇入文气之中。

  文气缓缓震颤,竟开始滋长起来。

  “纯我愿气!文气滋长!”

  薛向震惊了。

  正常愿气,是事功后,文脉天道所分发。

  这部分愿气,几乎没有个人痕迹。

  就像谢海涯得到的愿气小饼差不多,都属于文脉天道凝聚而成。

  而纯我愿气,则是大范围人群针对某个个人产生了感激、感动、怀念,祝愿而形成的。

  带有强烈的个人痕迹。

  此刻,大量愿气通过万民伞,直接汇入他的文宫。

  这种愿气便是纯我愿气。

  而正常情况下,文气的进阶,需要才气和愿气的有机结合。

  所谓有机,途径就是炼字,通过不断的文气和才气形成文字的磋磨中,促成文气进阶。

  而纯我愿气能直接引逗才气和愿气的结合,不需要炼字的过程,直接形成文气的滋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