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科举证长生

第118章 救命(2/3)

亭中,忽而一滞——他看见了薛向。

  四目相接,李少白心中一震,回忆如潮——那场旧日交锋,他落得灰头土脸,至今耿耿于怀。

  此刻狭路相逢,心中恨意燃起。暗道:今日,定叫你难堪。

  李少白似笑非笑地扫了薛向一眼,忽然对紫衫贵妇道:“夫人近来雅集风雅,连寒门清流也得以入席,真乃时风清举。”

  话语轻巧,实则暗箭藏锋。亭中几位贵妇闻言皆有微妙神色,有人低声轻笑,有人不着痕迹地打量薛向衣着。

  儒教大兴,已逾万载,科举取士,虽依旧有源源不断的农家子据此,跃迁阶级。

  但同样,大大小小的世家、门阀、贵胄阶级,也早已形成。

  能在此间谈笑风生的,自然不会有贫家子弟。

  孟德脸色微变,欲开口解围,薛向却神色自若,端起茶盏轻抿一口,淡声道:“寒门亦读书,先圣亦出身布衣。”

  语毕,只一拱手,不卑不亢,云淡风轻。

  场间气氛为之一滞,钱夫人尴尬得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这当口,她可不想见到什么文人风骨,她只关心自己的颜面。

  毕竟,人是他弄来的,薛向再怎样,人家只会嫌她拎不清。

  紫衫贵妇淡淡瞥了钱夫人一眼,便待开口赶人,亭外忽传一声高呼:“薛兄在此?我可寻你多时了!”

  一位青袍少年快步而入,气度翩然,神色激动,竟不顾礼序,径直走到薛向面前,拱手一揖:“青云台试炼,承薛兄之助,得凝文气,铭感五内!

  今日复见,幸甚,幸甚!”

  凉亭一静,几位贵妇眼神齐齐一变,有人脱口而出:“那是沈家公子?”

  “出过府君的沈家?”另一人低语,语气讶然。

  原本还打量薛向衣着出身的贵妇们神情顿变,眼中浮现震动之色。连两位老儒也不禁抬眸,相视一眼,神色多了几分凝重。

  李少白脸上的笑意顷刻凝固,心头一沉,眼神闪烁。

  他断未料到,薛向竟与沈家公子有如此渊源!

  薛向也认出来人,记得是叫沈炼,是雍安城中,为数不多得到文气儒生。

  而薛向却只是淡然拱手,气度从容:“原来是沈兄,青云台试炼,你我互相帮助,沈兄何必客气。”

  不争,不显,偏偏越发显得风骨卓然。

  亭中众人尚未回神,又一道朗声传来:“薛兄,我一入雍安,便满世界找你,让我好找!”

  一位身着月白儒袍的青年缓步而来,腰间绣有卫氏家徽,言谈举止带着天生的贵气。

  他一见薛向,便大步趋前,郑重一揖:“一载不见,薛兄风采,更胜往昔。”

  不待众人反应过来,又一位玄衣高士踏入亭前,朗声笑道:“薛兄好生瞧不起人,你便再是飞黄腾达,我等亦是旧日相识,任你薛兄想冷落我等,我等亦带着热情扑面而来。”

  在他身后,竟还有七八位风仪不俗的儒生,皆热情地冲薛向招呼。

  “那是安陆卫氏子弟!”

  “那位,是万老的嫡孙!”

  “华城明氏子弟!”

  “京山赵氏子弟!”

  “……”

  亭中贵妇纷纷低声惊呼,先前轻视薛向的眼神此刻满是错愕与动摇。

  紫衫贵妇脸色已难掩震动,手中团扇不觉垂落,低声自语:“这些人……李少白也招不来一个。”

  钱夫人眼中更是震惊夹着隐隐的骄傲,原本隐隐不安,如今早已被惊喜所替代,目光中满是“这是我请来的人”的自豪光辉。

  孟德也看傻了,他知道薛向在云梦城的新科城生中,广有声名,连魏文道也要让他一头,却觉想不到薛向竟在全郡的新科城生中,有如此声望。

  李少白脸色彻底僵住,连笑都笑不出来。

  近来,薛向闹出的动静儿,他不是没听到。

  但在他看来,这不过是逞一时之勇,在衙门里混,重要的是人,人脉。

  他本以为在这雍安城中,他可以轻而易举地闹薛向个没脸,却没想到,薛向竟已混成这般模样。

  先是沈公子,后又一连串权贵之子、世家才俊,一一与薛向称兄道弟,言语敬重,若非亲眼所见,他几乎怀疑自己是否置身梦幻。

  他闷坐亭中,如坠冰窖,只觉原本熟稔的夫人们此刻全在打量他——不是赞赏,而是比较。

  “一个寒门……怎会……”

  李少白喉头微动,唇角不由自主地抽搐了一下。那股原本燃烧的报复火焰,此刻只剩下灰烬。

  绝望,在心底蔓延成无声的溃败。

  “诸位夫人、前辈,我们这些人还要叙同年之谊,就不搅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