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文娱:光辉岁月

第880章 意想不到的小波澜(1/3)

  Cigar愣了好一会,直到边浪和奥拉夫开始讨论这首歌的编曲方向,他才从回忆中回过神来。

  “抱歉Wave,你的这首歌让我找回了一些以前的记忆,我确定这就是我想要的,后续的制作就要麻烦你们了……”

  正想着要怎么开价的奥拉夫一听这个,突然就有了主意:“Cigar,我知道这对你来说可能有点困难,但你知道,我们巡演结束后就要回华夏了,不可能留在这里帮你制作的。”

  Cigar一听这个,立马就急了:“这可不行,你们也都知道,剩下的歌也必须用这些设备来录制,这是我的底线。费用我可以加……”

  “滚石欧洲巡演结束就要回国,还有综艺的录制和滚石音乐节,结束后就要去米国巡演,准备格莱美的公关……回华夏之后《万能青年旅社》就进入最后的制作阶段了,还有《过去的歌》……”

  奥拉夫还要跑滔滔不绝的讲下去,但Cigar是不想听了:“奥拉夫,我想你能理解我的处境。我相信Wave,可我真的不想等那么久的时间……”

  “你这些设备可以搬到华夏去,反正你去见上帝之后,这些老古董也是要找人接手的。在华夏,我们可以把它们的通发挥到最大!”

  这算盘珠子直接崩人脸上的算计,就连边浪这个绝对的受益者都觉得有点着不住。这些东西他想要么?绝对想!就算弄回去不用摆着当展品,这都是滚石音乐学校的一份底蕴。

  更别说是还有Cigar这种名人效应的加成了。

  但是边浪想要,那也是等再混熟一点之后,开口买要么交换,可没有奥拉夫这么直接上来就逼宫的。但边浪这的现实问题也是存在的,他不可能在欧洲呆几个月帮Cigar录歌,去了华夏很多事情才能进展得更快更顺利。

  不过想想这位设备狂人,带去华夏的一个麦就是好几十个W,边浪就觉得奥拉夫能干出这事,也不奇怪了。

  但Cigar那边的反应却没有多剧烈,就愣神了半分钟之后,然后默默的来了一句:“你们给我点时间考虑考虑……对了,那其他配乐的乐手也是你们那边负责是吧?要是现场的话,吉他和口琴我都可以,但录音室版本的话,我还是希望能尽量的完美一些。我已经老了……”

  边浪都没想到Cigar居然没有反对,而是很认真的考虑上了,也就接了一句:“那这张专辑您觉得还差几首歌?后面的……”

  之前说的一半只是个相对模糊的概念,发到边浪手上的歌一共有7首。那要是真是一半,那还缺7首歌,这全拿迪伦的歌来凑,那也没什么问题,但选的时候边浪可能就要费点心思了。

  但如果只是再凑个三首,补足10首的话,边浪的工作量就要小很多。

  要么直接在《ShotofLove》这张专辑里面再选两首,要么就是顺着迪伦的十大金曲排行挑倒也是个办法。

  “当时我们的计划是11首,我这些年也自己写了一首曲子,希望你给我填一下歌词,那么还剩下两首歌就需要麻烦你了Wave……你们建议我会慎重考虑的,如果再年轻个10岁,我想我应该会毫不犹豫的跟着你们去华夏看看……”

  听得出来Cigar是真的动心了,只不过也真的如他自己所说一般,他的年纪在这面临种长途迁徙的时候,要考虑的事情可不是一般的多。

  “好,那你就好好考虑考虑,希望在我们离开欧洲的时候,能得到你这边的准确答案!”

  要是之前,就算是奥拉夫敢开这个口,Cigar也不可能答应,毕竟在以前都是华夏的音乐人跑欧洲来录专辑,哪有欧洲往华夏跑的。毕竟设备上的差距可以用金钱来补齐,但是软实力上的东西,差的可就不是一年两年了。

  边浪记得,就算是到了他穿越前的那个时候,音乐圈里的很多人都是往欧美跑着去录专辑。

  国内的好棚子掰着指头都能数的过来,如果公司不是像环球、Sony那样的大厂牌帮你撑腰买单,或你自身没有那么大牌,你没准都没办法排队。

  但是在音乐产业发达的多得多的欧米,棚子和从业人员的基数和质量就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按照那时候楚哥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去挪威找人20万录出来的东西,国内可能花50万也不一定能录到那个效果。所以算起经济账来,也是直接出国更划算。

  所以那时候流行圈的就基本往洛杉矶跑,玩摇滚的就跑欧洲。

  但奥拉夫带着嫁妆到了华夏之后,这个局面就有所改变了。但依旧是僧多粥少,需要和原地球一样找关系排队,滚石是在优先了自家艺人和乐队的需求之后,才会把富余的生产力放到圈里其他乐队和艺人那。

  特别是席尔瓦在华夏一条龙服务完成后的作品在欧洲大获好评,加上滚石乐队在欧洲巡演时候的高水平发挥,Cigar也才认可了滚石的软实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