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第125章 陈守耕(2/3)

问:“你跟我一块去不?”

  李卫东认真想了想,摇头:“我脸皮薄,就不去了。”

  李哲:“……”

  臭不要脸的。

  ……

  京城农业大学

  女生宿舍,305号。

  宿舍是标准的6人间上下铺,中间摆着独立的储物柜,宿舍里有三个女生各自忙碌着。

  突然宿舍的门被推开,周青禾出现在门口,高高举起右手:

  “同学们,你们敬爱的周老师回来了!”

  三个女生都是一顿白眼儿,谁都没理她。

  周青禾似乎习以为常,将从家里带的东西放在自己床铺上,瞅着三个胖瘦高矮不一的女生。

  她对着一个胖女生问道:“大妞,你的毕业论文写好了吗?”

  大妞正在嗑瓜子儿,晃了晃圆脸:“还没呢,估计得年后了。”

  “你写的关于啥的论文?”

  “大白菜啊。我不是跟你说过吗?”

  周青禾笑了笑:“嘿,姐们儿,你还真够念旧的。”

  大妞哪里听不出她话里的意思?哼了一声:“大白菜怎么了?谁家冬天不吃大白菜?这可是关系到民生的任务。虽然题材旧点,但我能写出新意!”

  “谢谢您为大白菜事业作出的贡献,我们家韩主任指定喜欢你。”

  大妞哈哈一笑:“唉,这你算说着了,等我大学毕业就投奔你们家韩主任去!”

  她又转向一个身材瘦小的女生:“英子,你选的论文题材是啥?”

  英子歪头看了她一眼:“你猜?”

  “你呀,指定还没选好。你这丫头有选择困难症,我还不知道你?”

  她又转向最后一个小麦肤色的女生:“麦子,你选的论文是什么?”

  麦子答道:“我和大妞不一样,她写白菜就是为了图省事儿。咱们学校今年不是和农科院一起研究了高产蘑菇品种亚光一号吗?我的毕业论文就写亚光一号。”

  周青禾眯眼笑道:“我也觉得这个题材好,准备什么时候写啊?”

  麦子答道:“怎么也得等到明年开春了,这大冷天的别说种蘑菇了,菌棒都能冻成冰棒。”

  屋里的三个姑娘都笑了。

  周青禾却一脸认真地说:“麦子,那你可得加油了哦。”

  周青禾说完,拎起袋子,一股脑出了屋子。

  “嘿,你别走啊。”麦子在后面喊了一声。

  三个姑娘这才发现,周青禾问了一圈,唯独没说自己的论文题材。

  周青禾离开宿舍,直奔第二教学楼。这是一栋老式的混砖结构房,清水砖墙装饰着红色五角星。

  她走上二楼,敲响了教研组办公室的门。

  “进来。”里面传来一个中年男子的声音。

  周青禾推开门,见到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正在批改作业。这名男子正是京城农业大学的老师陈守耕。他抬起头,用手扶了扶眼镜:“周青禾。”见到来人后,他脸上带着不满,“这些日子你去哪儿了?上课点名,次次都是别人帮你喊到,以为我不知道?”

  周青禾脸上堆着讨好的笑容:“陈老师,我不是故意逃课的。我是去做亚光一号的培育研究去了。您看,我的毕业论文都写好了。”

  “亚光一号。”陈守耕并不陌生,因为他也参与了这个菌种的研究和培育。

  陈守耕脸上带着审视:“周青禾,我知道你是个急性子,喜欢拔尖儿。可这毕业论文可不能光凭想象,得有真实的数据做支撑。要不然那可就是作假。”

  周青禾从袋子里拿出一份手写稿件:“陈老师,这是亚光一号的完整培育记录。包括温度湿度控制数据和菌丝发育图谱。”

  陈守耕接过手稿,下意识地问:“试验的菌棒数量是多少?如果实验规模过小,无法充分反映品种的真实特性,甚至可能导致关键指标出现偏差,掩盖菌种的隐性缺陷。”

  “老师,这次实验的菌棒数量有150个。虽然规模不算特别大,但我个人认为也足够反映出品种的真实特性了。”

  陈守耕诧异道:“你种了150个菌棒?你在哪儿种的?我之前跟你说过,这东西可不能种在家里!”

  “老师,您的话我都记清楚了,怎么可能在家里种?我认识了一个LF市农村的朋友,他在农村建了新式的冬暖式蔬菜大棚。那大棚的规模老大了,他给我划了一块地种蘑菇。我们第一茬蘑菇已经采摘了。您瞅瞅,样本我都给您带来了!”

  周青禾说着将袋子放到桌子上,从里面取出灰色的扇形蘑菇。

  陈守耕看着长得厚实饱满的扇形蘑菇,脸上透出欣喜:“周青禾,你可以呀!别人的论文选题刚刚确定,你这边都已经完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