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第127章 陈老太的困惑(2/3)

面看着好像没什么。实际上李哲在陈家待了不到10分钟,总共没说几句话就走了。他这个当叔的心里很难受,孩子大老远的来看自己,他本该好好款待,奈何他根本就没有那个资格。

  其实不光是陈家,很多城里人都会有防备穷亲戚上门的心理。

  李振国可以理解,但并不愿意接受。

  现在好好了,李哲种冬暖蔬菜大棚赚钱了,整个李家的日子都跟着好起来。

  他知道,打今儿个起,无论是媳妇还是岳母,都不会再瞧不起李家人。以后侄子再上门,不用自己说,她们也会热情款待。

  过不过生日、在哪儿过生日都不要紧,这才是他真正高兴的原因。

  同样开心的还有小胖子,他今天是吃美了,各种烤肉、扒肉条、白水羊头,每一种都非常好吃。光是麻酱烧饼,他就吃了仨,肚子撑得溜圆。

  吃完饭,李哲叫来服务员结账,服务员说陈经理已经结过账了。

  李哲将二叔一行人送到了餐厅门口。陈经理听到消息,也赶出来相送。

  陈红英低声说道:“李老板,您要是不急着走,一会儿去我办公室喝杯茶?”

  李哲虽然不知道对方找自己有什么事儿,但最近刚好有一批蘑菇上市,用来涮火锅最好不过。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推销给东来顺。

  他对着李振国说道:“二叔,你们先回吧,我和陈经理再谈点事儿。”

  “行行,你忙你的。”李振国和陈经理打过招呼,骑着自行车驮上小胖子走了。

  自行车走了老远,小胖子还在后座挥手,一顿饭下来,“二哥”的分量在他心目中直线飙升。

  陈淑萍驮着老太太在后面走,娘俩都有些沉默。过了良久后,老太太才突然问:“这李家怎么突然就起来了?”

  今天这顿饭吃下来,陈老太心中五味杂陈。肉虽然香,但吃在嘴里不是个滋味儿。她以前看不起的亲家穷亲戚,居然在她面前摆阔。

  她倒想找回场子,奈何实力不允许,想起菜单上的价格,老太太直乍舌,谁家好人家敢这么吃啊?

  对了,人家根本没付钱,是东来顺的经理请客。这就让她更看不懂了。在东来顺的经理也算是个体面人,巴结他一个外地农村人干啥?

  这世道越来越看不懂了?

  陈淑萍没有回话,心中的疑问并不比陈老太少。她原本是下乡知青,嫁给李振国的时候本就有些不情愿。不过,李振国踏实肯干,对她也好,日子过得也还成。后来两人有了孩子,也算是和和美美。

  然而,回了京城就又是一个样了。她自认为不是一个嫌贫爱富的,要不然也不会带丈夫回城。但有些时候事实摆在眼前,她也不是圣人。看到人家男人有钱有本事,她也会想,为什么自己丈夫是农村出身?如果当初自己也找个京城人,日子是不是过得又是一个样?

  至于她和李家的关系,原本还是不错的。妯娌两个相处了那么些年,也没有大矛盾。直到她来京城之后,受到了一些影响,才逐渐和李家疏远。

  再有一件事,前两年李卫东结婚,丈夫知道大哥家的日子有些紧巴,想要帮着凑点钱……

  打那之后,她也就开始提防李家了。

  她记得丈夫当时还说过一句话:“都是一家人,兄弟之间谁有难处就相互帮忙,等大哥一家有钱了,也肯定会帮咱家。”

  当时她还有些嗤之以鼻,觉得李家农村出身成不了气候,只会是自家单方面的付出。

  回过头想想,还真应了那句老话,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

  上午,苏州胡同7号院,前院。

  李哲正坐在客厅里研究寻呼机,上辈子他并没有用过这玩意儿,一开始是买不起,也没有必要。后来手里攒了点钱,这东西也就不流行了。

  他看了看说明书,这东西的使用并不复杂,很容易就上手。

  “咚咚。”外面响起敲门声,李哲将寻呼机别在腰带上,走过去打开脸房的南门,见到外面站着个女孩,正呲着俩大门牙冲着自己笑。

  “青禾?进来坐。”

  李哲给对方倒了一杯茶水:“今儿咋过来了?准备坐车去大营村?”

  “今儿个不去,准备待在京城陪我妈两天,要不老太太该闹情绪。”周青禾坐在茶几旁,端起茶杯暖暖手,“今儿个是有别的事找你帮忙。”

  李哲在茶壶里添了点热水:“什么事儿?”

  随后,周青禾将昨天自个儿去学校的事告诉了李哲。

  李哲有些哭笑不得:“你这丫头还真爱得瑟,回趟学校,弄的所有人都知道?”

  “嘿,姐们儿凭本事种出来的蘑菇还怕人知道?再说了,我只告诉了陈老师,学校那几个姐们儿啥也不知道,我没告诉她们。”周青禾顿了顿,接着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