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女帝反派宠臣,我为所欲为

第159章 力压文武(1/2)

  三层雄伟台基,白玉石雕栏杆,赤红粗大木柱,青碧绿檐梁,金黄琉璃屋顶,极尽威严华美,这便是百姓口中的“金銮殿”了。

  圣唐王朝的朝会,分大朝与常朝。

  大朝每年两次,在年初正月某日与冬至两天。

  大朝时盛况热烈,藩国使臣、中央高级官员、军中将领都会来到皇宫出席朝会。

  当然,今日并非年初与冬至,只是普通的常朝。

  自李治时期起,常朝改为三日一朝。

  按例五品以上的文官、中书门下两省的当值官员、监察御史、尚书省二十四司的员外郎、太常博士须上常朝。

  至于五品以下至九品的在京官员,只有在每月的初一十五,也就是朔、望朝,才有机会站在大殿边角,远远一睹皇帝的龙颜。

  宣政大殿内,约莫九十余身着绿、红、紫各色官服的文官分列两旁。

  苍玄大陆数千年来,数十个政权更迭,以血的教训验证了,王朝想要长治久安,一定要定下以文抑武的治国方略。

  圣唐王朝也不例外,除了开国之初,各大将星有着非同一般的权柄和地位。

  之后例如古无忌、李绩等军中大佬都走上了出将拜相的道路,随着时日长久,武人将星逐渐退出了政治中心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文官的身影在金銮殿上长袖善舞。

  百姓口中脍炙人口的演绎故事,也逐渐从开国将领甚至是开国太宗皇帝的沙场喋血故事,演变为了卓越文官们的忠君爱国,亦或是花边新闻。

  仙武王朝如今,亦是只有文官上朝。

  韦春和程知节都是靠着爵位,以国公的身份参加早朝,而不是以实权将军的身份站在宣政殿内。

  韦春第一次来宣政殿,虽然起了个大早,但他修为日渐深厚,这样的早起对他来说完全不算疲累。

  韦春神采奕奕的打量大殿内环境。

  也就只有程知节、古无忌、郭龙骧等身具修为的官员,才能够在清早保持神采。

  其他的文官虽然竭力保持清醒状态,但在这些修行高手的对比下,还是显得精神萎靡许多。

  仙武王朝沿袭圣唐王朝,为避太宗皇帝讳,一二品官员基本上是虚职,人数极少。

  以从二品开始,才设立实权官职。

  是以韦春的三品官是极高的地位。

  他的上面也就只有古无忌等几个从二品官员,能够压上他一头。

  再配上“英国公”这个对女帝来说意义特殊的超然国公爵位,使得在三品官中,更没人能够真正意义上高过韦春。

  是以韦春虽然是第一次上朝,便站在了最前列。

  位次只在古无忌、程知节身后。

  左列第一是古无忌,右列第一是程知节,右列第二便是韦春了。

  不多时。

  “西凉王到!”

  太监们一声声紧张的传宣声响起,声音越来越近。

  韦春不由得腹诽,一个西凉王而已,也至于吓得这些常年在宫中当值的太监如此紧张?

  实则韦春前身不学无术,韦春穿越而来对这方面的消息也毫不在意,多少有些陷入了信息茧房。

  殊不知西凉王几十年来镇压西北地域,动辄屠戮俘虏,一生转战万里,大小战役多如牛毛,杀人如麻。

  江湖以武犯禁,他就带兵碾压了西北和江南、蜀洲数十个武林门派,杀了无数成名高手,让一座江湖支离破碎。

  安骁的“人屠”名头,在如今的天下百姓耳中实在是如雷贯耳。

  韦春虽然小范围的博得了一个“小人屠”的恶名,但差之安骁,还是甚远。

  不过,不管是无知者无畏,还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这个西凉王安骁,别人听名字就害怕,韦春却是没什么感觉。

  韦春的目光,看向大殿正门。

  不多时,一个驼背微瘸,身着蓝色蟒袍的老者身影出现在百官视线之中。

  老者气势不怒自威,虽然长相普通,但气场不同凡响。

  上柱国一人拾阶而上。

  在百官的目光下,他仿佛将这掌管仙武王朝中枢权柄的百官气势,活生生顶了回去。

  一人气势,与这天下权柄最重的百官分庭抗礼!

  西凉王进入大殿,场间安静。

  安骁在红毯之上向前踱步,身形稳稳越过百官。

  这些平日里在自家官署下属面前如同土皇帝的文官们,在上柱国安骁面前,如同是蚊蝇见了老虎,不敢有丝毫气场可言。

  这位西凉王手握四十万精兵,就算把在场的某位不顺眼的官员打杀了,也是完全不用赔命的。

  安骁在众人目光下,走到了大殿两列官员最前方,站在中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