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第64章 柳知县取经(1/2)

  由于潘金莲需要养伤,高世德决定在清河县多逗留几天。

  他这次出行,本来就相当于散心,倒也不着急赶路。

  何况他让陆谦散播的一些消息,也已经逐渐在县城里传开了。

  就连他都有些耳闻了,只是系统一直还没反应,不知道是不是需要达到一定人数的认可才行。

  潘金莲苏醒后,两女也开始互相了解,锦儿本来就是个天真烂漫心肠不坏的丫头,在得知潘金莲的遭遇后,不禁又对这位好看的姐姐同情起来。

  她虽然也是小时候被卖成了婢女,但潘金莲和她比,那就惨太多了。

  她拉住潘金莲的手唏嘘不已,“没想到潘姐姐的遭遇这么坎坷。”

  两人的交流中,潘金莲能感受到锦儿言语和动作上的善意,她心里有些感动。

  “潘姐姐,这下好了,以后跟着衙内,你就不用再受苦了,衙内他人很好的……”

  说着说着,锦儿的小脸儿红了起来,不知道她的小脑袋瓜里想到了什么。

  之后锦儿经常跑去照顾潘金莲,二人很自然地成了好姐妹。

  混熟以后,两个小丫头经常在一起讨论关于高世德的事情。

  一个爱讲,一个爱听,有时候,不知道她们究竟讨论了什么,脸蛋儿都是红扑扑的。

  ……

  黑风山众土匪已经经过了初步审理,大小头目都会被处死,剩下的人多半会被发配充军,或刺配某个牢城营。

  重刑犯充军,就是让他们去前线当炮灰,是生是死就看命硬不硬了。

  牢城则是劳动改造,铺桥修路,开沟挖渠,或是从事朝廷的产业,采矿,牧马,手工制造等等等等。

  柳万诚将审判结果告诉了高世德,“衙内,这次黑风山匪寇,有三十二人十恶不赦予以斩首;五十一人予以发配充军;七十三人没有害过人性命的,予以刺配牢城。”

  “嗯,那你过来是?”

  “您是剿灭黑风山行动的组织者、指挥者,斩首时我想请您前去观礼。”

  ‘这系统一直没动静,看来我得出来露露脸儿了。’

  高世德略一思索就同意了,“行吧,我正好也是闲着。不过一次杀这么多人,百姓会不会恐慌?”

  “下官已经派人张贴了告示,通告这些人的罪行。他们死有余辜,百姓只会拍手称快。”

  “那好吧,你安排就行。”

  只有死刑和被发配充军的人才会在脸上刺字。

  他们的命运无非是被直接处死或死在边疆,就算有人侥幸逃跑了,由于脸上有印记,他们生活也都是躲躲藏藏的。

  因为不管是他们投宿的客栈伙计,还是偶遇的村民百姓,任何人都有杀他们的动机。

  他们是行走的赏金,就算偷偷向官府告发,都能领到一笔赏钱。

  除了落草为寇,再难有他们的容身之处。

  牢城服役的罪犯是在耳朵后面刺印记,一年是圆形,两年是凵形,三年三角形,四年方形,罪犯服役时间一般不会超过四年。

  因为朝廷每过三四年就会大赦天下一次,判的时间再长也没有意义。

  耳后的刺青,就是他们犯过罪的证明,若以后再犯,被抓会罪加一等。

  高世德认为一次性公开处决那么多人会造成恐慌,实在是他想多了。

  百姓的心脏可比他想得要强大的多,在缺乏娱乐活动的时代,还有比这更刺激的节目吗?

  由于之前分赃时的酒宴上,众人也讨论过县城的治理。

  高世德的一些言论让柳万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他这次借机向高世德请教起来。

  高世德闲来无事,便让柳知县坐下长谈。

  “清河县为什么不是清河州,清河府?”

  “清河县没有州府的富裕,没有州府的人口。”

  “对呀!那你就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之前你提的开垦荒地、挖沟引渠,就可以解决地的问题。有了更多的地,就能接纳更多的人。人多了开销也多了,就有了更多的商家。商家多了,城池自然也变得繁荣起来。”

  “是这个道理。可让清河富起来谈何容易!”

  “这当然只是表面。”

  “还请衙内赐教。”

  “如今黑风山已灭,百姓出行耕作、商队的货运不再危险。这只是外在治安,城内的治安同样需要维护,让百姓不受酷吏侵扰。”

  高世德抿了一口茶水,“等营造出周边安全,城内和谐的景象,口碑传出去后,届时自然会有更多百姓想来清河落户生活,也会有更多的商人想来清河做生意。”

  这些道理柳万诚都懂,这也是他之前几次出兵黑风山的原因。

  小吏对普通百姓的盘剥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