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第295章 下一盘大棋(1/2)

  碳纤维这个概念早就提出来了,咱们国家老早也做了研究,可惜有一段时间咱们的科研停滞了,导致很多东西,我们本来已经是全世界一流的水平,结果就这十年,咱们远远的落伍了。

  结果现在碳纤维哪家最好,那就是小东阳的东丽化工了,也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东西,小东洋就是能做到最好。

  有人说是因为工匠精神,在刘华看来就是狗屁,刘华记得前世看过一个报道,某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是小东洋人,这货就是一个不出色的科研人员。

  到了研究所以后,几十年如一日的做某一种实验,连续做了好多年,一直没有结果,某一天突然就有结果了,准确来说就是瞎猫碰到死耗子。

  有了结果以后,他们就开始反推过程,然后诺贝尔奖就归他了,再然后,一个二十多年没有任何进步的、普普通通、毫无特色的科研人员一跃而成科研新星。

  这是科研吗,当然是科研,但是对于咱们这样的大国来说,这样的科研有些low,大国面临的挑战是小国的无数倍,所以讲究速率,而小国自有小国的命运,所以他们可以死磕时间,可以守株待兔。

  鞠伟把刘华实验室需要的设备配齐,正好发动机耐性测试也结束了,整整六个月的不停歇测试,刘华设计的所有发动机简直稳定毫无人性的。

  实验室的人已经把这事给报上去了,动力强,省油又稳定,这样的发动机哪行哪业不需要。

  正巧,咱们国家发动机本来就是短板,刘华的设计一下子填补了这个短板,这事儿如果不上报的话,那就是你实验室负责人的失职了。

  测试刚结束,刘华跟鞠伟准备讨论一下怎么扩大生产规模的事情,上面就来电话了。

  重工业部的两位主任直接在电话挂断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工厂,熟门熟路的跟刘华打招呼。

  “刘工,你这次可是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啊,发动机的测试结果我们看了,堪称完美。”

  另一个人说道:“以前在轧钢厂的时候,你怎么没有动过发动机呀,我记得那时候你做的山猫,用的是鲁柴的发动机。”

  刘华谦虚的说:“那时候我不是还年轻嘛,发动机这行业水太深了,我也是通过这么多年不断的学习,才有一些心得。”

  “你这几款发动机国家看上了。”

  刘华诧异的说:“这只是摩托车发动机。”

  “咱们现在的步兵是摩托化步兵。”主任笑着说:“当然了,不是说士兵骑着摩托车跑,我们部队里还存在很多摩托动力,所以呢,需要换装。”

  “如果你们用了,我还可以对外发售吗?”

  “当然可以。”另一个主任点点头:“其实这事儿我完全不用我们两个出面,到时候京城吉普会找你商量,因为咱们大部分军用摩托车都是他们生产的。”

  “那您二位找我是什么事?”

  两个主任搓搓手,其中年长的那位笑着说:“我知道我们的要求也有一点强人所难,但还是希望你能考虑一下,既然你能设计发动机,那就多设计一些,汽车发动机、柴油发动机方面多努力一下,咱们有太多的汽车、坦克,都需要一款完美无瑕的心脏。”

  另一个主任补充道:“当然了,到时候装备坦克的柴油发动机最好就不要对外发售了,毕竟有时候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只需要一点数据就能算出整个坦克的真实战力。”

  “我懂,我懂,保密原则我也学过。”刘华点点头:“到时候我可设计特别定制版本,专供军用。”

  刘华接着说道:“其实从我开始决定做发动机,就已经做好了计划,下一步是汽车发动机。包括柴油机、汽油机,还有可能会做蒸汽轮机、飞机发动机,甚至火箭发动机、导弹发动机都有可能。”

  年轻的主任皱皱眉头:“这行不通吧,你一个民营企业。”

  年长的主任则点点头:“年轻人看问题要开阔一些,你凭什么认为民营企业就不行,现在市面上好的发动机,不还是这个民营企业设计的吗,我们现在开放了,像西方学习要学它好的地方,人家的私营企业保持着强大的科研能力,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

  “可是军用的东西要高度保密啊。”

  刘华笑着说:“这些企业的东西也需要高度保密啊,国家的东西不保密,顶多是被别人限制、针对,咱们的体量在这儿呢,别人还不敢对我们轻易的动手,一个私营企业,它需要保密的内容泄露了,那有可能换来的就是破产,所以说,不要觉得私营企业就是破筛子,私营企业未来的保密性可能更严格。”

  “未来的事情可以未雨绸缪,但是我们现在操心太多也没有用。”年长的主任笑着说:“未来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变数太多了。”

  刘华点点头:“没错,但是我确信一点,我们会越来越好的,我们会重新站到世界之巅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