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第393章 培养(1/2)

  “请原谅我说话比较直啊,永远不要用小人之心去度君子之腹。”鞠伟不客气的说:“当然了,我说的这个君子不是指我,我当初是想吞并你们来着,但我老板说了,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啊,一个好汉还要三个帮呢。”

  这些人或多或少知道刘华的大名,于是就有人问道:“鞠厂长,刘老板怎么没有来开会啊?”

  “我们老板平常开的什么会,你们什么档次呀?我们老板怎么会过来?”鞠伟摇摇头说:“请原谅我说话比较直,我们老板平常开会那都是跟领导一起的,而且没有一定级别的都参加不了。”

  太特么侮辱人了,这要放到别的时间、地点和场合,这些老板绝对拂袖而起,但是现在他们偏偏生不起来气,人家刘老板那是好几次出现在权威报刊的头版头条,那档次还真不是他们能够够得上的。

  “鞠厂长,有话你就直说吧,我们都是些粗人,大字都不识几个,跟你们刘老板没法比。”

  鞠伟点点头:“那我就打开天窗说亮话。我们太一重工订单是非常繁忙的,大家都是做机加工的,都知道这个东西也有高下之分,一些简单的零件,我们厂不准备再亲自进行加工了,想要转包给你们。”

  这句话就好像一滴水洒到了火热的油锅里,这些人有闯劲儿、有激情,在创业初期,他们不怕吃苦,不怕掉皮掉肉。

  怕就怕赚不到钱,怕就怕对不起父母妻儿,吃大苦,流大汗,最后只是拿不到钱回家,这才是要命。

  现在太一重工要把零件分包给他,虽然是技术难度比较低,但毫无疑问来说,这是一条稳定的财路。

  “鞠厂长此话当真?”

  “这是我们老板决定的。”鞠伟强调的说:“我们老板说了,现在外资大规模进入国内,咱们国内的企业要想求发展,就得组成一条阵线,我们可以是排头兵,但是我们需要有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现在老板就是要培养你们成为我们后备力量。”

  这帮人这才恍然大悟,感情是这么回事儿,自己真的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有个老板竖起大拇指:“没话说,刘老板的觉悟绝对是这个,既然刘老板瞧得起我老张,那我也豁出去了,您让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

  “工厂还是你们的,我们不插手你们的经营管理。”

  鞠伟这句话算是给他们吃了一个定心丸,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心血被别人指手划脚。

  “但是我们会对你们进行培训,无论是经营上的还是技术上的。”

  “还有这好事了。”另一个老板笑着说:“我们就是草莽出身,做事情没个章法,现在刘老板不嫌我们蠢笨,愿意教我们,那是我们家祖坟冒青烟了。”

  “之所以选你们,那是因为老板很看好你们,你们野路子有野路子的好处,但是老板也说了,企业小的时候路子野,有助于发展自身,到了大企业就必须要有章法,这就是我们培训的意义。”

  出十来个小老板一个赛一个的高兴,谁不想做大做强。

  “我初步选择了你们十几个,但不代表就一定是选择了你们这些人,最终的结果还要看你们培训的成绩。”

  这帮人都有个共性,当年上学的时候可能读书成绩不好,但是论学本事他们却有十二分的渴望。

  太一小课堂开课了,每天晚上或者是厂里的大师傅来上课,或者是老板过来上课,搞技术的来学技术,搞管理的来学管理。

  刘华给他们找的任课老师可不是那些个照本宣科的教书,而是他明察暗访这些年搜罗的宝贝人才,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原来退休的工人或者在职的佼佼者。

  他们从实际出发来讲课,讲的也通顺,听的也理解,可以说课堂效果好的不得了。

  通过学习以后,这些小厂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三个月以后,太一重工重新对他们评估,竟然全员通过了标准。

  于是他们也拿到了梦寐以求的订单,太一重工是何等体量,国内的摩托车发动机就不用说了,现在还为小东洋提供一部分发动机。

  太一重工和他们的签约,一签就是一年的订单。而且每个月的生产额度都是他们现有业务的好几倍。

  有几个老板手足无措的开始手舞足蹈起来,还有几个老板简直就开始热泪盈眶了。

  这些年为了业务,他们是求爷爷告奶奶,就这样子还经常拿不到订单,没想到跟着太一重工混,仅仅只是考核合格,就立马拿到了这么多订单,简直要感激涕零了。

  要不怎么说出来混,最重要是遇到对的人。

  这些厂后来也一直伴随着太一重工的发展而发展,并且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成为了北方机械加工的中坚企业。

  刘华的培训班一直没有停,甚至后来这些老板已经亿万身家了,还每年都要抽出时间来听课,不过那时候就不再是企业厂里的管理层或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