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第447章 新征程(1/2)

  领导很仗义,直接帮刘华联系了地质部门。

  刘华很错愕的打通了领导的电话:“您直接帮忙说项一下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还要我亲自谈。”

  “你也应该知道,人家地质部门的人成天翻山越岭,披星戴月,很辛苦。”领导笑着说:“碰上你这么个大财主,我自然想让你出点儿血,帮人家改善一下生活。”

  无言以对。

  刘华心里门儿清,一旦钍基熔岩反应堆成功了,不用他说,国家都会让地质部门加紧勘探钍矿矿藏。

  没想到工业部的领导这么贴心,这么为地质部门的勘探人员着想,还想着从刘华这里拉点赞助。

  地质部门也绝了,拉了两个常年在外勘探的地质勘探人员来跟刘华聊,看着两个刚过四十岁生日,已经老的跟六十多岁一样的勘探人员。

  刘华心里那叫一个不忍啊,原本他准备赞助一百万的,最后又重新写了一张支票,五百万。

  拿到了支票以后,两个勘探人员告诉刘华,钍矿藏这事儿绝对有谱,根据种种现象表明白云鄂博这个地方,绝对有大规模的钍矿藏,只不过可能埋藏的比较深。

  刘华点点头:“那就只能请你们多费心了,我的钍基熔盐反应堆三五年之内绝对能成功,到时候国家肯定会大力发展钍基熔盐反应堆发电站,需要大量的钍矿,全拜托你们了。”

  今年咱们国家即将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去年搞定了大老美,然后世贸组织的一票小弟跟咱们基本是没怎么讨价还价就签了协议。

  外贸市场越发的繁荣起来,刘华加大了新材料和新能源公司的产量。

  因为从过年至今,已经有不少外商,络绎不绝的上门寻求合作,他们需求最先进的太阳能面板,最先进的风能发电机。最先进的碳纤维。

  这是他们还不知道,刘华的新材料公司已经能够量产石墨烯,要不然石墨烯也在他们的采购清单里面。

  目前刘华的石墨烯产量还很低,主要供应国内的各个高端研究所,然后还有一部分就是供应给自己的新能源公司研究石墨烯电池。

  刘华寻思着这玩意可能还要保守几年,但是相关部门就给刘华递话了,可以对外官宣了。

  刘华想着这是不是已经实习了技术优势了,科学院的同仁们给他解惑了。

  咱们加入到WTO当中,但是仍然有人非议咱们,说咱们就是低端产品的出口国,压根儿没有高科技。

  为了扭转国家形象,石墨烯这一新材料,全世界还没有人能解决量产的问题,那全世界就只能跟咱们来求援。

  毕竟现在全世界碳材料的新材料实验室里面都在用胶带撕扯石墨烯,来研究下一步的应用。

  于是香江一个很权威的报纸,对刘华进行了采访,采访当中,刘华透露出自己的公司可以量产T1000强度的碳纤维,还可以量产石墨烯。

  一直以来,刘华工厂里面生产的T1000强度的碳纤维,除了一部分供应国内以外,大部分都被大老美给垄断了。

  所以,全世界范围内的需求者都以为T1000强度的碳纤维是由大老美生产的,刘华直接在采访当中披露出来,着实震惊了很多人。

  更让他们震惊的是,刘华已经解决了石墨烯量产的问题。

  很快,全世界各个高端研究室的订单就堆满了太一新材料的销售部门。

  因为刘华使用了饥饿营销这一招,他告诉所有人,因为石墨烯生产条件比较苛刻,暂时产量不够。

  这些高端实验室哪个不想多占有一点石墨烯,进行应用研究,谁知道这回买完了,下一次什么时候才能轮到自己,多预备一点原材料,说不定就能在石墨烯应用研究当中占得先机,太一新材料瞬间卖爆了。

  刘华已经预备的开分厂了,不过这一次不会开在京城了,尽管市里面、区里面多次劝说刘华,让他把新的分厂依旧放在京城。

  但是,上级部门却对刘华的决定表示赞同,并且积极帮他选址,欣赏放在靠近中西部的地方,最后选在了汉阳。

  鄂北省简直要敲锣打鼓了,眼看着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是一天一个样儿,他们作为长江中游的城市,守着黄金水道,却迟迟没有很大的起色,省领导们心里也着急呀。

  这次按照上级部门指示,刘华把分厂放到了鄂北,HEB省的领导们立刻连夜开会决定,以点带面。

  以太一新材料分厂为突破点,带起一整个面的高科技产业。

  原本上一辈子在九十年代末期,华中科技大的黄教授提出了种花家光谷的概念,鄂北省也在2000年向国家提出了光电产业战略。

  HEB省和汉阳市的领导非常有眼光的把刘华的新厂选在了东湖区,刘华还有上级部门以及省市的领导们一起参加奠基仪式。

  期间在鄂北相关部门的介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