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第456章 河图(1/2)

  目前世界上的主流芯片都是在三百五十纳米左右,这种一微米的规格,还是三四年前的事情。

  但是能够生产制造出来就是一个重大的胜利,而且刘华很清楚的知道,越是高端的芯片所占市场的保有量就越少,真正赚钱的其实是那些个大规模应用的工业级芯片。

  这次芯片3D打印机是刘华自掏腰包完成了全部研究,所以这一次技术完全就完全就归属他个人。

  至于学生是研究的主力,他们的权益当然要保证,你我给他们两个选择,一是花钱买断,二是你会投资开一间芯片加工企业,学生们可以到新公司里面去任职,刘华给他们分红。

  这次研究主力总要有四个学生,一个选择拿钱,三个选择工作和分红。

  选择拿钱的那个,刘华给了他八百万,这在当时的经济水平来说,简直就是一夜暴富啊。

  刘华打趣的跟其他三个说:“怎么样?是不是很羡慕?根据你们自己内部的评估,他出的力不是最多的都可以拿八百万,你们要是选择现金,可能就要上千万了。”

  大师兄抬起自己修长而又干瘦的手,笑着说:“还是不了,我妈就说我手指干枯,还有缝,把握不住飞来的横财,我还是脚踏实地好一点。”

  刘华新成立了一家公司,河图符文,这名字咋一听还以为是跳大神、搞出马的。

  大师兄作为公司的零零一号员工,绝对的元老,跟刘华打趣:“老师,你的公司名字都好怪啊,太一、河图,这都是神话啊。”

  “错,都是传统文化。”刘华笑着说:“这些可不是神话,而是传统文化里有的有的,说不定以后考古能考出来。”

  “不可能。”

  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他压根儿不相信这些神话里的东西会是古代文化的实物,只能说他是少见多怪,等三星堆挖掘开来,他就知道好歹了

  公司草创,刘华为了不暴露自己的底牌,还搞了几台国产的光刻机、蚀刻机。

  现在咱们国产的光刻机技术还可以,跟国际先进水平差不多,但是刘华能够明显感觉到,在芯片制造设备开始有点后继乏力了。

  这几年国外的电脑开始进入国内市场,再加上国人的时候又比较崇拜国外品牌,导致国内品牌的电脑市场日益萎缩,要知道,前几天咱们还有一定量的出口额的。

  唯一令人感到欣慰的就是国产操作系统还保持着占有率,国人还是比较习惯红旗的操作系统。

  而且,咱们国家无论是公家还是银行等重要单位,用的都是红旗的操作系统,对视窗说不。

  再等过两年,到那个时候就要跨世纪了,大老美的操作系统就要面临一个大难题,千禧年。

  有的电脑能跨到二十一世纪,有的电脑却跨回二十世纪初,由此可见,大老美办事那叫一个糙,考虑事情不周详。

  李家坡还拍了个电视机,叫做力克千年虫,引发了收视狂潮,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言归正传,河图符文公司的业务是芯片制造,还有芯片生产设备制造,但是刘华对外只是宣传他们会进行芯片代加工业务。

  从骨子里来说,他就是个老六。

  很快他就拉到了第一笔业务,数量不多,来自于沈机,数控机床是需要芯片控制的,少则十片,多则几十上百片。

  沈机现在一年生产上万台机床,需要的芯片就不少,刘华卖了自己面子,才从沈机把这笔业务给拉过来。

  但是就这么不足十万枚芯片的业务,压根儿养不活一家企业,刘华转念想到一家公司。

  二三十年以后,这家公司被称为我们国家民族通讯行业的脊梁,当然,现在这家公司才刚刚有点起色,生产的东西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刘华曾经听过一个笑话,说早期在邮电局的机房里面,永远是花为的设备最为崭新,而且不落灰尘。

  那是因为花为的设备三天两头的出问题,能修就修,每一回修,他们的设备工程师都会把自家的设备擦干净,要是修不了,那就直接换。

  所以机房里,他们家的机设备永远是最为崭新,最为干净的。

  和这样一位伟大的人谈业务,刘华必须亲自出马。

  他亲自飞往特区,找到了如今还名不见经传的任老,现在任老还不是任老,他和刘华同龄。

  “老任,我是久仰你的大名啊。”

  花为老板老任笑着说:“我也是久仰刘老的大名啊。”

  “可不敢当。”刘华笑着说:“咱们俩应该是同龄吧,我四四年出生的。”

  老任笑着说:“还真是,我也是四四年,我十月底出生。”

  “我比你大一点,我六月。”

  老任笑着说:“那我得叫一声大哥了,刘大哥无事不登三宝殿,不知道找我有什么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