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

第110章 既然是陈先生说的,那肯定没错(1/2)

  杜构和李世民并未耽搁,决定好之后,准备了一下,就急忙出宫了。

  而在蔡国公府内,杜如晦早早便让萧氏做好了准备,就等着李世民登门了。

  杜如晦的房间内,萧氏踌躇地问:“老爷,先不说此事是否为真,就算它是真的,这么着急的把陛下请过来,会不会不太好?”

  “再退一步说,子安真的有解决之法,那你目前也不知道啊。”

  “你让构儿去请陛下,又不让构儿说此事是子安提出来的,那么陛下很可能觉得你才是有解决之法那个人。”

  “陛下若真的过来,发现你没有办法,怪罪起来怎么办?”

  杜如晦理解萧氏的担忧,不过他却表现得丝毫不担心,淡淡一笑,解释道:

  “陛下怪罪什么?我何时说我有办法了?我什么都没说啊!”

  “莫非,你认为陛下是那不讲理的人?只因自己一个猜测,便要怪罪我不成?”

  萧氏想了想,觉得有道理,可她仍然有些不放心道:“那陛下若问起来,势必会把子安牵扯进来,毕竟他才是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也只有子安才有应对之法。”

  “你这样做,会不会对子安不太好?”

  听到这话,杜如晦忍不住笑了起来,“你怎么知道子安是不是就等着被牵扯进去?”

  “万一,子安之所以跟我说那些,本就想借我的手引起陛下的重视,然后在家等着听宣呢?”

  ......啊?

  萧氏一脸迷茫,起初还未反应过来。

  可她也不笨,有了杜如晦的提醒,慢慢就想清楚了一些事。

  她嘴角扯了扯,“你们这些当官的啊,心思真多。”

  “连子安小小年纪就学会这一套。”

  杜如晦瞥了她一眼,没好气道:“那你怎么不想想子安什么情况?”

  “他父母走得早,又得陛下和皇后娘娘看重,与太子关系莫逆,他要不会这些,以后怎么被人吃的都不知道。”

  萧氏闻言沉默片刻,没再提起这件事。

  “那......子安如果弄错了怎么办?”

  “毕竟,这一切都是子安和你的猜测而已。”

  “那要没猜错呢?”杜如晦感叹道:“有些事,不得不防啊。”

  “再说了,此等大事,陛下定然会无比慎重,我估计,陛下应会把太史令请过来。”

  “同样,还会跟长孙兄和房兄他们商议。”

  “到那时,即使猜错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话萧氏就有些不理解了,什么叫到时候即使猜错了也没什么?

  从昨天陈衍和杜如晦的对话来看,他们商议无非是怎么预防洪水和提前做准备。

  这可都是要耗费大量钱粮的事,倘若搞错的话,陛下难道不会震怒?

  “老爷,我不太明白。”

  杜如晦略带深意道:“有时候,事情不是你表面上看那么简单。”

  “如果一个人有错,那他可能确实有错,但如果一群人有错,那么就会变成大家都没错。”

  “法还不责众呢,何况一群朝堂重臣和女婿。”

  “你啊,少忧心吧,哪怕出现最坏的结果,那无非苦一苦陛下罢了,我们绝对没什么事。”

  萧氏:“......”

  “......”

  “陛下,微臣的父亲就在里面。”

  杜构领着李世民来到杜如晦的房间前,

  李世民没有丝毫犹豫,上前推开门走进去。

  里面的杜如晦夫妇见状便要行礼,却被他拦住,“行了,你自己身体都什么样了,就别来这一套了。”

  “朕今天的来意想必你也知道,朕只想问你,你觉得发洪水几分可能?”

  “你是否有解决之法?”

  李世民现在满心都是洪水的事,不想把时间浪费在那种小事上,开门见山的问。

  杜如晦这次没再固执,重新靠回去,说道:“陛下,臣翻阅过大量历史记载,从秦朝到如今,每年大旱过后,雨水便会暴增,臣觉得,今年发洪水的可能性非常大。”

  “当然,这都是臣的猜测,臣认为,陛下可以请太史令过来算一算。”

  他没见到李世民把李淳风带过来,所以主动提起了这件事。

  李世民走到杜如晦面前,沉吟道:“朕已经命人去请太史令了,估计马上就能到。”

  “克明,你先说说你是否有应对之法吧,无论这件事真假,该重视依旧得重视。”

  事实上,李世民清楚得很,依杜如晦的性格,若不是有很大把握的情况下,绝不会在养病期间让杜构去给他递奏折。

  在知道洪水的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