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从六道杠开始进步

第三百九十一章 老李和老秦(1/2)

  师部把麦盖提团结农场的五连和八连驻地临时收回师部直管,用的理由冠冕堂皇。

  麦盖提团结农场正在和前进三场合并,预备成立四十三团,师部是借着机构调整的档口,用支援师部的名义回收的这两个驻地。

  算是师部替四十三团背书了超级沙尘暴这件事。

  按说这么做是没什么问题的,这个问题只需要一篇花样文章送到兵团就行——待师部把这两个驻地重新收拾出来再考虑开点或者直接还给四十三团都可以。

  莫疆生来到第三师,这几天正和一帮来自天山之北的同学们接受警备连的军训。

  早在他抵达之前,莫疆生就和家里生了一场闲气——家里给他安排打招呼去师部直属的小海子水库管理处当知青。

  那里的条件比一般连队要好很多,工作内容主要是巡视堤坝和种地。

  小海子水库周边有农三师最肥沃的土地。

  可莫疆生的理想却不是安安稳稳的去当种地知青。

  他喜欢大漠。

  尤其怀念小时候被父辈带着满沙漠搭帐篷找资源的日子。

  所以他强烈要求下连队,尤其是刚刚遭遇过巨大挫折的五连或者八连。

  为此他热情洋溢的写了一封信给八连,希望八连能主动要自己,他在信里介绍了自己与八连驻地的诸多关联——例如八连驻地的发现就有他父亲和他的小叔功劳。

  信寄出去才两天,有在麦盖提农场当知青的兵团子弟悄悄让人带了话过来给莫疆生。

  八连那边有些知青因为超级沙尘暴的缘故身心俱疲,在听说莫疆生提起当年选址的旧事和鼓动他们再次前往开发八连驻地后,几个八连知青发表了不是那么团结的言论。

  说白了就是隔空把莫疆生全家都给骂了。

  八连和五连的驻地是兵团子弟们的父辈辛辛苦苦开发出来的,按说这么大的天灾谁也预料不到,可就是这么一封不太合乎时机的信件让农场里的外地知青和本地知青产生了对立情绪。

  也不知是哪个脑残的本地知青,最后还抛出了“逃跑-主义”的大帽子,搞得师里都哭笑不得。

  其他本地知青还好,但莫疆生已经被逼到了墙角,只能天天申请去八连驻地,还拉拢了一帮也愿意去八连的本地知青。

  莫疆生是新来的知青,就算去八连驻地重新开点也轮不到他领头,他找的是从小一起长大如今在师部当干事的本地知青李长青负责出面申请。

  李长青今年二十五岁,刚好处在一个可上可不上的位置。

  时值师里改制,各处农场纷纷改为团级,增加了不少干部岗位,这让他最近的心头也活跃了起来。

  正好被莫疆生这么一劝,他便动了心,站出来领头申请带一个排级的本地知青去“收复”八连驻地。

  如果被他操作成功的话,几个月后不说升连长,但起码一个副连是跑不掉的。

  被黄沙淹没的驻地是那么好“收复”的?

  李长青作为本地子弟自然知道里头的难度。

  可是他有莫疆生啊!

  莫疆生这小子他很清楚,家学渊源,全家人都是从事沙漠改造、沙漠生产、寻找沙漠资源事务的行家,他从小就喜欢研究沙漠,一到假期就往沙漠里钻。

  更重要的是,莫疆生在他小叔遗留的笔记本里发现了几个线索,在八连驻地的附近可能存在另外一个地下泉眼。

  李长青这些人都是听着莫疆生小叔的名字长大的,当即信了七成!

  师部和下头农场里不太服气的本地知青纷纷报名参加李长青发起的收复活动,人数才几天就超过了三十。

  师里对这件事其实不是很热心,只是为了不打击本地知青的积极性所以一直在敷衍。

  旁人不急,但莫疆生急。

  他眼珠子一转,把主意打到了在旁边看戏的张宝根身上。

  于是那些闹得最欢腾的本地知青忽然换了调子变得阴阳怪气起来。

  “师里才有了一个排级集体一等功和个人一等功,是全兵团的关注点,可才过了半个月就连丢两块阵地,估计全兵团的知青知道了都会对我们师之前的荣誉产生疑虑......。”

  没传几个人,这话又有了变化。

  “张宝根他们不是很能耐么,又是全兵团的知青表率,怎么到了需要热血知青去收复阵地的时候却不吱声了?”

  “京城知青,呵呵呵呵。”

  气得孙主任想打电话把这帮人的爹都给骂一顿。

  方法有点恶心,但效果很不错。

  宝根几个虽然不是很在乎,但第三师来自京城的知青也不少,根本受不了那个“呵呵呵呵”。

  两边立即私下对立起来。

  刚好李长青在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