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产安全性和设备成本陡增。
第二个难点,电池内部结构强度要求剧增:
需要更多、更精密的MOF-蜂巢结构单元来“围困”被压缩的、体积相对电池空间更大的带电气体。
这直接关联刻蚀机精度:
1级增压:内部需8组蜂巢结构->对应精度≈50微米刻蚀机
2级增压:内部需16组蜂巢结构->对应精度≈10微米刻蚀机
3级增压:内部需32组蜂巢结构->对应精度≈1微米刻蚀机
“国内大镞激光的10微米激光刻蚀机,搞1级和2级压缩量产应该够用了,至于3级.得看国外设备好不好弄到了!”
陈默迅速评估了一下当前国内设备水平,心中有了初步规划。
“1级和2级压缩气态锂电,足以让远橙的电池拥有巨大市场竞争力,从而先淘汰那些污染大、风险高的液态锂电!”
三级气态锂电迭代量产的技术路线,在他脑中逐渐清晰。
研发点结算与规划:
投入气态锂电二级10万点,三级100万点,总计110万点。
余额:216万点。
系统界面上,“可研发”的项目只剩下柳明侦提交的《太阳能电池》方案了。
陈默手指悬停片刻,最终没有点下去。
“柳明侦的梦想很重要,但现在得优先保障橙子2的核心零部件!”
他刚刚按照黑科技手机零部件等级,总结出的规律:
一级黑科技通常有明显缺陷,二级开始追赶,三级才展现优势。
所以研发点必须预留够,陀螺仪和马达一出来就可以保证妥妥的黑科技,一出现就可以是三级黑科技零部件,超越市面主流产品。
当然了,对即将研发用于橙子2的震动马达和陀螺仪属于工学范畴,陈默这个理科直男对此几乎是一窍不通。
“必须集思广益!”陈默下定决心,明天找硬件研发组的工程师们出方案,看能不能激活系统研发提示。
而后,他拿起桌上那张写满了三级气态锂电压缩技术思维导图、数据分析和量产难点的信签纸草稿,走到卫生间。
打火机火苗窜起,纸张迅速蜷曲、焦黑,化为灰烬,被水流彻底冲入下水道,确保不留一丝痕迹。
翌日。
橙子科技2号会议室。
陈默虽然熬夜了,但精神亢奋,简单的换上休闲西装之后,还是恢复了科技公司老板的干练形象。
技术部副主管江屿沉稳地坐在他侧后方,左眉骨上的那道浅疤在会议室灯光下显得格外硬朗。
他按照陈默的要求,将硬件研发组全部12名工程师全部召集到位了。
陈默开门见山:“各位,橙子2的研发进入关键阶段。
陀螺仪和微电机是橙子2提升用户体验的核心,我要求大家,不受现有技术和思维限制,天马行空地思考,各自提交一份关于机械陀螺仪和微电机的大致设计思路方案。
我给你们三天时间!”
话音刚落,江屿的眉头就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他原本以为陈总早已通过山城那边的微电机厂搞定了研发量产方案,没想到现在才开始内部征集?
此时,距离3月份橙子2工程样机定产,只剩90多天了啊!
时间太紧迫了!
一丝忧虑闪过江屿的心头,但想到陈默过往创造的种种“奇迹”,他强行压下疑虑,习惯性地摸了摸左眉骨的疤痕,沉声对下属们补充道:“都听清楚陈总的要求了?”
江屿的目光扫视了一遍硬件研发组的这群工程师,这才继续开口。
“拿出你们最大胆的想法,三天后,方案必须准时交上来!”
他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和对陈默决定的背书般的贯彻,免得10月以后新来的工程师不用心,想着敷衍陈总。
三天后
十三份方案,包含江屿自己那份都整齐地摆在陈默的办公桌上。
陈默一份份快速翻阅。
前面几份方案大多中规中矩,或在现有技术框架内修修补补,或提出了些理论上可行但工程实现难度极高的设想,都无法触动他脑海中的系统。
直到他拿起一份标题脑洞大开的方案:《仿生蚂蚁触角陀螺仪与肌肉微电机设计方案》。
方案封面设计略显朴素,署名是硬件组的年轻助理工程师周明哲。
他是54人核心团队的一员,江屿在全体员工大会结束时,特意给陈默介绍过这个小伙子。
陈默翻开这份方案,目光扫过其核心构想。
模仿蚂蚁触角的高灵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