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创业:我真是造手机的啊!

第147章 仿生马达与陀螺仪(4/5)

r>  陈默闻言笑出了声,眼神里带着真诚的欣赏。

  “哈哈!话不能这么说,我看了你的档案,国内Top1高校生物工程的本科,后来却跑去别的顶尖学府读了机械电子双学位。

  毕业论文还是《昆虫运动神经的机电信号转化模型》,拿了省级创新奖。

  这跨度可不小啊!”

  他身体微微前倾,带着点好奇:“怎么当初没继续深入研究生物,反而转战机械电子了呢?”

  周明哲的脸又红了红,推了推眼镜,有些不好意思地坦白。

  “其实.是考研的分数差了点,够不上本校生物的王牌专业分数线只能退而求其次,选了个能录取的学校和当时觉得呃.更有‘钱途’的机械电子了!”

  “哈哈!”

  陈默这次笑得更大声了,带着由衷的赞许。

  “改得好!改得妙!不然我怎么能收获一份这么有建设性、这么有创意的仿生机械解决方案呢?”

  “生物工程的底子加上机械电子的应用,这才是跨界创新的黄金组合啊!”

  这毫不掩饰的肯定和轻松的氛围,彻底让周明哲放松下来。

  他不再那么拘谨,眼睛也亮了起来,主动将怀里那份沾着咖啡渍和铅笔痕迹的草稿原理图递给陈默。

  “陈总,这是我的初步构想和一些手绘的验证草图,以前也用.用一些废旧零件大概搭过模型,有一定的可行性!”

  陈默接过图纸,目光扫过那些充满灵性的线条和标注。

  凭借脑海中系统刚刚研发完成的一级《蚂蚁触角仿生陀螺仪》和《蚂蚁肌肉仿生微电机》方案的核心思路。

  他瞬间就理解了周明哲草图中的精髓,并能精准地抓住关键点进行探讨。

  “触角的多级振动感应结构,你是想模拟蚂蚁触角柄节和鞭节的联动传感机制?这个微缩后的材料选择和应力分布是关键”

  “对!陈总您说到点子上了,我设想用多层复合压电薄膜来模拟鞭节,但微型化后的结构强度还需要验证!”

  “仿生肌肉束的驱动单元,你这里画的堆叠式记忆合金片.爆发力是够了,但响应速度和复位精度不行!”

  “这个的确是个难点,所以我考虑结合一种特殊的高分子聚合物做阻尼层和快速复位机构,灵感来自蚂蚁后足基节肌的弹性能量储存.”

  两人围绕着图纸,从生物原型到工程实现,从材料特性到信号处理,聊得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投机。

  陈默展现出的对材料学难点的快速理解和对工程学的敏锐洞察,让周明哲既惊讶又兴奋。

  聊到兴头上,周明哲眼中闪烁着属于“技术浪漫主义”的光芒,他忍不住说出了那句藏在心底的工程师信条。

  “陈总,我一直觉得,工程师就该像诗人一样,去大胆地打破物理法则那看似固化的‘语法’,用创新重新组合,写出更优美的技术‘诗篇’!”

  陈默看着他眼中纯粹的光,笑着点头:“说得好!我们橙子要写的,就是颠覆性的诗篇。”

  然而,当话题深入到具体的仿生学参数,尤其是蚂蚁触角的神经信号响应频率、肌肉纤维的微观结构以及运动协调的精确生物学模型时

  周明哲兴奋的神色慢慢被凝重取代,他习惯性地又驼了背,手指无意识地敲着膝盖。

  “陈总!”他坦诚地皱起了眉,黑框眼镜后的眼神带着无奈:“实不相瞒,毕业这几年都在搞硬件,当年学的那些蚂蚁生物学特性,很多细节真的记不清了!”

  仿生学,精髓在于对生物原型的精确理解和工程学抽象简化。

  “光有工程构想,没有精确的生物学参数支撑,我们很难把‘蚂蚁’真正微缩到手机里,性能也会大打折扣的!”

  他抬起头,眼中带着一丝希冀:“如果有可能我们或许需要请教真正的专家!”

  “你有人选?”

  “我的导师许德昌教授,是国内蚂蚁学领域的泰斗,也是昆虫神经-运动耦合机制研究的权威,他现在就在云省的大学带学生呢!”

  陈默几乎没有任何犹豫,果断地放下茶杯,眼神锐利。

  “好!既然许教授是关键,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出发,你立刻准备相关资料,我让宫总订最快的机票去云省!”

  “是!陈总!”周明哲精神一振,立刻站起来。

  就在这时,办公室门被“砰”地一声推开,一个穿着白衬衫,头发梳得油亮的脑袋探了进来,正是市场部主管赵铁柱。

  这小子嬉皮笑脸,完全无视了办公室里的严肃气氛。

  “陈哥!陈哥!”赵铁柱挤了进来,嗓门洪亮:“我听说你要飞云省,是不是有大动作啊,带我一个呗!”

  陈默挑眉,笑着道:“我是去请教专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