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你和宫姐都是我的左膀右臂,橙子永远有你赵铁柱的位置!”
赵铁柱难得的正经,郑重的点了点头。
之后,陈默径直上了二楼的会议室,吩咐周雨萌找来纸笔,给自己泡了杯浓茶,并告知他们没事不要来打扰。
周雨萌和小郑只得守候在门外。
起初周雨萌还尝试着和小郑闲聊几句,但很快发现小郑的回答得极其简略直接,堪称“话题终结者”,她便也放弃了沟通的念头,安静地守在一边。
深夜,周雨萌抵不住困意,靠在墙边睡着了。
小郑见状,小心翼翼地脱下自己的外套给她披上,自己则始终保持警惕,透过门缝留意着会议室内的动静,默默保障着陈默的安全。
会议室内的陈默,则凝神静气,联系了脑海中的黑科技手机研发系统,调出了那份关于手机电池的“第二研发方案”。
【叮!系统检测到您的手机电池第二研发方案,一个处于搁置状态的未知手机太阳能电池研发项目。
此项目拥有一定潜力,一旦成功,将极大提升手机电池放电性能,微微超过当下市场水平。
建议宿主投入研发点,开启深度研发.】
陈默看了看自己剩余的6万研发点,才够进行一次一级研发了。
【系统提示:您已投入1万点研发点,启动一级黑科技手机钙钛电池研发,成功率100%!】
【研发进程已开启,正在全力推进中,请耐心等待】
时间在陈默无意识用笔尖划动稿纸和不断袭来的困意中悄然流逝。
半小时后,就在陈默眼皮开始打架时,脑海里清脆的系统提示音将他惊醒。
【系统提示:研发完成!恭喜您获得钙钛太阳能电池技术方案.】
“钙钛太阳能电池?”陈默眨了眨眼,这次他心里有所准备,并未感到意外,随即开始查看详细参数。
基础参数显示,其发电效率在标准条件下与市面单晶硅技术持平,弱光响应也表现相当。
但机械强度却异常惊人,采用了纳米晶格强化技术,抗压强度高达550MPa(接近航母甲板水平),可承受12级台风冲击。
陈默忍不住心里吐槽:这强度也太离谱了,太阳能电池要这么硬干嘛?去做航母甲板吗?
放电特性介于电池与电容之间,充放电速度比锂电池快3倍,能量密度达200Wh/kg。
特殊功能是:发电储能一体。
总结来说,这套系统出品的钙钛太阳能电池,发电效率本身并无显著优势,但三大特性极为突出。
一是发电储能一体,结构更紧凑。
二是强度骇人,远超普通太阳能板,堪比顶级合金。
三是充放电速度极快,自放电速率介于电池和电容之间。(自放电速率:普通电池0.1%/天、钙钛电池0.1%/分钟、电容0.1%/秒)
作为电池领域的行家,陈默立刻意识到这种性能介于电池和电容之间的钙钛电池,其潜在的应用。
他推测后续二级、三级技术的研发方向,很可能就是强化这三个方面(结构、强度、充放速度)。
参照前世的一些电池应用方向,他迅速想到了几种可能应用方向:
若充放电速率进一步提升,可走向超级电容发展方向(如激光武器电源、电磁弹射电源)
若强度再增强,可应用于特种领域(如卫星太阳能翼板、甚至作为外太空,自持能源结构件通用单元,即太空通用电池)
发电储能一体,再结合其超高强度,或许是新能源汽车的终极电源解决方案之一(车顶车身直接集成,配合气态锂电池,实现日常通勤自供电+远途充电模式)
这么一算下来,要是新能源汽车以钙钛电池为车身车顶,4平的面积,8小时约40度电,实现日常通勤的32公里续航!
不过,陈默很快冷静下来。
实验室研发成本,远橙或许能承担,但大规模量产落地?
现阶段几乎不可能。
首要问题就是“钛”这种航空金属的成本高昂得令人望而却步,市场化难度极大。
远橙现有的第三代气态锂压缩技术(二级、三级压缩)的市场接受度尚且是个问题,更别提成本起步就可能直追三代气态锂的钙钛电池了。
深思熟虑后,陈默觉得这项技术目前最适合的用途,还是交给柳明侦,作为她冲击院士候选人的科研项目。
钙钛太阳能电池,其应用前景虽广阔,想象空间巨大,但当前的市场肯定无法承受其高昂的成本。
于是,陈默连夜将《高强度钙钛一体化太阳能电池技术研发思维导图》撰写出来。
关于具体的量产工艺和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